罗小医:牙疼为什么吃药好不了?

罗一郎医生 发布于2020-12-07 22:12 阅读量29586

本文由罗一郎原创


1.jpg

“药到病除”常被用来形容一个医生医术高超,多出现在患者送给医生的锦旗甚至牌匾上。但是罗小医收到这么多的锦旗中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这四个字。莫不是“药到病除”这个词错了?

不是,因为吃药治不好牙疼。

药物治疗的确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对于口腔科,大部分的疾病是不能靠吃药治好的。

  1.        吃药治不好牙敏感


3.jpg

牙本质过敏又称牙本质过敏症、过敏性牙本质,是牙齿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冷、热)、化学物质(酸、甜)以及机械作用(摩擦、咬硬物)等引起的酸痛症状,当用尖锐的探针在牙面上滑动时,可找到一个或数个过敏区,它发作迅速、疼痛尖锐、时间短暂,是各种牙体疾病的共有症状,是由于釉质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牙本质暴露所致,磨耗、楔状缺损、牙折、龋病、牙周萎缩均可发生牙本质过敏。

牙本质并不是实心的,里面布满了大量输送多空的结构——牙本质小管。

牙本质小管像是一条条隧道,外界各种刺激会通过小管刺激髓腔内的牙神经,造成敏感症状。无论吃什么要也不能把受损的牙釉质修复也不能让牙本质小管堵塞,所以吃药治不了牙敏感。

2.       吃药治不好牙髓炎

所谓“牙髓炎”简单可以分成两大类:可复性牙髓炎和不可复性牙髓炎。


4.jpg

简单说,可复性牙髓炎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充血的牙髓随着刺激的消除和自我的修复回归平稳状态,症状自行消除。吃药不能保证刺激源消除,也不能大量直接作用于充血的牙髓组织,所以吃药是没有用的。


下载.jpg

不可复性牙髓炎就是那种“一条道走到黑”的了。不可复性牙髓炎被我们常常叫做“牙神经坏死”。牙髓位干牙齿的中心位置,外层由牙釉质、牙本质及牙骨质包绕着,仅在很尖孔与根尖周组织相联系;牙髓的神经来自三叉神经,髓腔内的神经纤维应激阈值较低,它对压力的感受性较强,而且牙髓组织本身的组织压本来就比其他器官的组织压高。当牙髓发炎时先是动脉血管扩张、充血,造成牙髓腔中的内压增高,使根尖孔处的静脉受到压迫,导致静脉淤血,从而使渗出液聚集,因通过狭小的很尖孔与外部联系,使引流不畅,供血不良,因而造成牙髓的营养障碍,可引起牙髓坏死。坏死组织又释放出更多的致炎产物,使更多的血管渗出增加,髓腔内压力进一步增高,加之牙髓被封闭在无弹性的硬质腔中,即由于牙髓组织的四周为坚实的牙体组织,髓腔的空间容量是恒定的,没有一点缓冲的余地,增高的压力压迫牙髓神经,就会产生剧烈疼痛,随着牙髓腔内压力的增加,疼痛进一步加重,因而这种疼痛确实是难以忍受的,多数患者都有牙疼简起来痛苦万分的切身经历。

 

 牙髓炎发病机理

 

 1.微生物感染

 

5.jpg

 细菌是牙髓病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其细菌主要是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杆菌,如链球菌、放线菌、乳杆菌等。

 

 细菌感染的途径有:

 

 (1)经牙体缺损处感染,如深龋、牙外伤、重度磨损等严重牙体缺损,细菌及毒素通过牙本质小管或穿髓点侵入牙髓。(2)经牙周感染,细菌及毒素经过牙周袋,通过根尖孔,侧副根管而侵入牙髓。(3)血源感染,细菌及毒素经过血液而侵入牙髓是十分罕见的,但并非不可能。

 

 2.化学刺激

 

6.jpg

 (1)药物刺激  制洞后消毒用药,如酚类可致牙髓受到刺激。

 

 (2)充填料刺激 深洞直接用磷酸锌水门汀垫底,复合树脂直接充填等都可能刺激牙缝。

 

 3.物理刺激

 

u=2766952091,2276937307&fm=26&gp=0.jpg

 1)温度刺激 制洞时如使用气涡轮机必须喷水降温,否则导致牙髓充血、出血引起炎症。2)电流刺激 口腔内如有两种不同金属的修复物接触,通过唾液可产生电位差,对牙髓有一定刺激。3)气压变化的影响 在高空飞机或深水潜泳时,气压变化可导致牙髓病变急性发作。4)创伤 如糖尿病等可引起牙髓退变,肿瘤亦可波及到牙髓,血源性感染引起的牙髓病极少见。

 

 不可复性牙髓炎不会自行好转

 

7.jpg

 不可复性牙髓一旦发生是不能往好转发展的,不可复性牙髓炎发展可引起牙髓的死亡,医学上称牙髓坏死。有的病人在牙痛时服用抗菌素、消炎药,这是无济于事的。牙髓炎疼痛一定要医生进行牙齿止痛的处理。有的病人经过数日牙疼后又觉得牙不疼了,以为好了。实际上是牙髓炎往牙髓坏死方向发展经过一段时间后,坏死的牙髓内的细菌和细菌牙髓毒素可以通过根尖孔向牙齿根尖外扩展,可引起根尖周围炎症这时又可引起牙疼。不能简单以为牙不疼了,牙病就好了。

不可复性牙髓炎吃药好不了,因为作为病灶的坏死牙髓和治病细菌并没有被根除,甚至连疼也不能很好地控制,因为牙根周围的压力感受器并没有被减少刺激。

3.       吃药治不好牙周炎

2.jpg

牙周炎主要是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发病年龄以35岁以后较为多见。如龈炎未能及时治疗,炎症可由牙龈向深层扩散到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而发展为牙周炎。由于早期多无明显自觉症状而易被忽视,待有症状时已较严重,甚至已不能保留牙齿。因而必须加强宣教,使患者早期就诊和及时治疗。

牙周炎的症状:

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常只有继发性牙龈出血或口臭的表现,与龈炎症状相似。检查时可见龈缘、龈乳头和附着龈的肿胀、质松软,呈深红色或暗红色,探诊易出血。随着炎症的进一步扩散,出现下列症状:

1.牙周袋形成

由于炎症的扩展,牙周膜被破坏,牙槽骨逐渐吸收,牙龈与牙根分离,使龈沟加深而形成牙周袋。可用探针测牙周袋深度。

2.牙周溢脓

牙周袋壁有溃疡及炎症性肉芽组织形成,袋内有脓性分泌物存留,故轻按牙龈,可见溢脓。并常有口臭。

3.牙齿松动

由于牙周组织被破坏,特别是牙槽骨吸收加重时,支持牙齿力量不足,出现牙齿松动、移位等现象。此时患者常感咬合无力、钝痛,牙龈出血和口臭加重。

当机体抵抗力降低、牙周袋渗液引流不畅时,可形成牙周脓肿,是牙周炎发展到晚期,出现深牙周袋的一个常见的伴发症状。此时牙龈呈卵圆形突起,发红肿胀,表面光亮;牙齿松动度增加,有叩痛;患者伴有局部剧烈跳痛。同时,患者可有体温升高、全身不适,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等症状。

牙周炎的病因:

1.菌斑

粘附于牙齿表面的微生物群,且不能用漱口、水冲洗等去除。

2.牙石

牙石是指沉积在牙面上的矿化的菌斑,根据其沉积部位和性质分为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两种。

(1)龈上牙石位于龈缘以上的牙面上,肉眼可直接看到。在牙颈部沉积较多,特别是在大涎腺导管开口相对处,如上颌磨牙的颊侧和下颌前牙的舌侧沉积更多。龈上牙石中无机盐的主要来源是唾液中的钙、磷等矿物盐。

(2)龈下牙石位于龈缘以下、龈袋或牙周袋内的根面上,肉眼不能直视,必须用探针探查,方能知其沉积部位和沉积量。龈下牙石中无机盐的主要来源是龈沟液。

牙石对牙周组织的危害,主要是构成了菌斑附着和细菌滋生的良好环境。

3.创伤性咬合

在咬合时,若咬合力过大或方向异常,超越了牙周组织所能承受的合力,致使牙周组织发生损伤的咬合,称为创伤性咬合。创伤性咬合包括咬合时的早接触、牙合干扰、夜间磨牙等。

4.其他

包括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口呼吸等因素也促使牙周组织的炎症发生。

明确病因,我们不难发现,牙周炎的治病因素不能通过吃药解决:菌斑——药量抵达作用不够;牙石——吃药不能风化结石;咬合创伤——吃药不能解除咬合异常……所以吃药解决不了牙周炎病因。

至于症状,多因牙周组织坏死性疼痛、牙本质暴露敏感或疼痛、脓液、血液渗出多见,每一个不去根都只能隔靴搔痒。

4.       吃药治不好阻生齿

阻生齿多发于智齿。智齿,指的是人类口腔内牙槽骨上最里面的第三颗磨牙,从正中的门牙往里数刚好是第八颗牙齿。由于它萌出时间很晚,一般在16~25岁间萌出,此时人的生理、心理发育都接近成熟,有“智慧到来”的象征,因此被俗称为“智齿”。而“阻生”智齿是之那些由于邻牙、骨或软组织阻碍而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且以后也不能萌出的第三磨牙。

图片6.png

牙齿终生都有冠向生长的趋向力,所以一旦智齿生长不正那就只会顺着错误的路线继续走下去。吃药是不能把长偏的智齿吃正的。

所以说,吃药不是万能的,甚至在口腔科大部分时候吃药是徒劳的。吃药不能替代手术治疗。


希望通过这次交流,朋友们能少走点弯路。

(引用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