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llow大家好,我罗小医又回来了!
好久没有来科普区“搞事情”了,干什么去了?
其实是被几个年轻的不讲武德的患者给惊的暂时退出江湖了。
来看看他们的惊人语录:
牙齿不好,一定是牙膏选的不对!
7块的牙膏我从来不用,少于70一只的牙膏都是垃圾!
什么?我竟然连牙膏都用错方法了?
我想让牙齿亮白、牙龈不出血、不敏感,所以我三种牙膏一起用……
原来我们生活中最最最最常见的牙膏都有好多人不知其理,今天我们有必要恶补一下牙膏那些事了。
首先牙膏的主要成分来看一下:
牙膏的基础成分基本相同,分为保湿剂、摩擦剂、表面活性剂、胶合剂、防腐剂、芳香剂、口味调节剂。
其中能简单区分牙膏“高档”和“低档”的是摩擦剂。常见的摩擦剂有碳酸钙和水合硅石类两种。碳酸钙摩擦力强,微观呈现棱角状,较为粗糙,相较容易损伤牙表层组织,胜在便宜,往往会标注“强力清洁”并价格亲民。稍微好一点的摩擦剂选择是水合硅石类或二水合磷酸氢钙类,微观呈现较为圆滑,不易损伤牙表层组织,就是稍微贵一点。
终究基础成分差别不大,价格差距区别也不大。
那么能明显区别牙膏功效的成分是什么呢?
根据国家标准,对于牙膏除清洁外的功能要求还有以下几点:
1. 防龋
牙膏成分中最被多提及的成分氟化物就是最常见的防龋成分。
氟化物通过置换牙齿中组织中的羟基,形成更加耐腐蚀的氟化钙盐,有效防止牙齿被口腔致龋菌产生的酸性物质腐蚀,从而达到防龋的目的。
当然有种类牙膏不含氟化物,那就是无氟儿童牙膏。过量氟摄入可能会引起氟斑牙,所以一般6周岁以下的儿童牙膏不添加氟化物,也不建议7周岁以下儿童使用含氟牙膏。要是7岁以下的儿童用了含氟牙膏一定就会氟斑牙么?不是的,要看摄入的量。如果量大了那基本是要发生氟斑牙了。若果不是日常高氟摄入,偶尔用一些含氟牙膏不会造成氟斑牙。摄入时机也很重要,如果是在牙发育矿化期前也就是7周岁前进入高氟地区,那么发生氟斑牙的概率会很高,如果7岁后再进入那么氟斑牙发生情况就会少很多。对了,不要吃牙膏,它不是奶油……
2. 一直牙菌斑和减轻牙龈炎症
常规功能牙膏中都会加有一定抑菌消炎作用的成分,但是有种成分加入了,个人不是很赞同,那就是处方药“氨甲环酸”。
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又名传明酸、凝血酸、止血环酸,分子式为C8H15NO2,化学名为反-4-氨甲基环已烷甲酸,是一种止血药物。在牙膏中运用是为了作用于牙龈等牙周组织末梢循环,达到止血的表象。然而氨甲环酸的加入恰恰违背了治病要治本的原则:单纯的止血,只是为了掩盖口内出血的原因,不利于牙周疾病的发现。同时作为一种处方药,氨甲环酸直接出现在日常购买使用的牙膏中就是一种不正常。
3. 抗牙本质敏感
牙本质内部有众多疏松多孔的结构,向牙髓方向形成管状结构,被称为牙本质小管。当牙本质大面积暴露,牙本质小管成了传导外界刺激到牙髓的快车道,引起牙齿敏感酸软。牙膏内可添加抑制牙髓敏感的成分或添加阻塞牙本质小管的成分,从而达到然牙齿敏感状态好转的效果。
除了国家规定的功效,牙膏还有些规定以外的功效,如牙齿美白。添加少许减轻着色程度的成分从而达到介绍外源性着色的作用。那么面对牙齿自然形成或者后天自体形成的内源性着色时,牙膏内的着色剂就会简单粗暴的掩盖这一问题。作色剂可以附着在牙齿表面,从而让牙齿看起来更加亮白,然而随着时间的迁移,这个效果很快就消失了。
总之牙膏成分的区别造成效果的区别其实不大,大的是……价格的区别。
那么正确的使用牙膏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那就是:
不
要
蘸
水
!
为什么不要蘸水?因为蘸水后牙膏就容易从牙刷上掉下去……
(咳咳)
不是,是因为牙膏内本来就还有水分和保湿的成分,让牙膏再口内直接摩擦就可以产生泡沫,无需手动加水。而且一般人刷牙用的是自来水,难保有细菌混迹其中。所以用牙膏还是不用蘸水直接刷的就好。
通过简单的介绍牙膏那些事,希望大家以后能正确对待牙膏和牙膏的使用。如果您觉得我说的还行,还请点赞、转发、关注~谢谢大家~
(引用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