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目前国内接受脑部起搏器手术的帕金森病患者越来越多,对手术也越来越熟悉,但仍有不少患者及家属对这个手术抱有很大的疑虑,别慌也别怕,今天袁医生来为你们解答心中的疑惑。
帕友问题:
由于病程发展、病情加重,导致药物疗效的减弱,很多帕友想通过脑起搏器手术来缓解病情,让自己的生活质量能够得到保证,但是经常在这个问题上犯难:手术风险如何?成功率如何?
袁医生答复:
脑起搏器(DBS)手术的安全性高,但并不是零风险。
脑起搏器放置示意图
袁医生解析
脑起搏器手术(DBS)是一个高技术的微创治疗手术,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且损伤脑组织的优点,可避免因神经核团破坏而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并发症。而脑起搏器是一种小巧的微电子装置,它由三个部件组成:包括脉冲发生器、延长导线和电极,分别植入患者体内不同部位,部件的植入病不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决定DBS手术治疗的几个因素有:病人的选择、电极植入的准确性、术后参数程控和药物的配合。
在对患者进行DBS手术时,我们会对患者做一个术前评估,才能决定该患者是否达到手术的门槛。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身体状况等做一个综合考虑。
对于手术风险的理解,我们要知道,任何手术都是有风险的,我们要正确科学地看待手术风险系数。DBS手术在神外科是较小的微创手术,但患者的年龄如果超过70岁,手术风险会稍微增大,不同年龄段做手术的风险系数不同。
一台DBS手术的时间大概是在4-6个小时左右,手术过程大致分为5个步骤:
安装立体定向头架;
核磁扫描,精准定位,标记靶点;
术中在患者头顶开一个1分钱硬币大小的孔,植入电极;
植入电极后,对患者进行初步的效果测试;
植入整个系统。
其中,在植入电极这个环节中,电极需要通过大脑进入核团,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触碰的血管,但发生的几率极低。颅内出血作为DBS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也非常的低。
总之,DBS手术是对于治疗帕金森病是非常安全有效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恐怖。它只是我们对抗帕魔的一种武器,是我们手中的“剑刃”,我们应该合理看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