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诊上一位患者朋友带亲戚来看诊,说三个月来这位亲戚走路摇摇晃晃,在老家医院做了颅脑CT没发现问题,来深圳后到某家医院查了颅脑和腰椎磁共振,也没有找到原因,吃了一段时间药也没见效。这几个月来走路不稳,两条腿就像喝醉酒一样不受控制,脚踩在地上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软绵绵的,两条腿僵硬,路不平的话就容易摔跤。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详细看了这位患者的影像资料和血液检查结果,确实没有发现明显的异常。经过临床查体,发现这位患者下肢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下肢肌肉变硬(肌肉张力变高),这是脊髓受压导致的病变。接下来查颈椎的时候发现颈椎前倾、生理曲度反弓、肌肉僵硬、椎体排列紊乱。问患者平时有没有颈肩痛、头晕或手麻?回答是否定的。出于临床经验还是建议患者做一个颈椎磁共振检查。
3天后患者来复诊,结果不出所料。磁共振影像看到颈椎间盘巨大突出,椎管容量变小,突出的椎间盘压迫到脊髓,导致脊髓信号改变(脊髓变性)。因此确诊这是一例典型的,却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种颈椎病分型—脊髓型颈椎病。
大家以为的颈椎病就是脖子痛、脖子僵硬,严重的头晕、手麻。其实不然。准确来说临床常见的颈椎病分型有六种: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混合型。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脊髓型颈椎病的常见症状和处理方法,其他分型在以后的文章中给大家分享。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化继发颈椎管狭窄,导致颈髓受压、损伤变性引起的一系列症状。除了先天发育导致的骨性椎管狭窄,颈椎骨质增生、韧带退化、椎间盘突出、椎体小关节增生等,均是导致颈椎管狭窄的原因。
多发于中老年以上,这类患者颈部症状往往不明显,可伴有头晕头部昏沉感,多出现下肢运动障碍,如无力、发抖、腿软或易摔倒。有的表现为下肢感觉障碍,如双足感觉异常、双下肢麻木。也有部分患者同时出现感觉、运动障碍。
病情不同、治疗时间的早晚不同,同是脊髓型,预后可能相差很大。一般来讲,椎间盘突出或脱出致病的病人预后大多较佳,痊愈后如能注意防护,少有复发者;中央型颈椎病治疗收效快、效果好;如果椎管矢状径明显狭小,再同时伴有较大骨刺或是后纵韧带钙化者,预后普遍较差;病情发展到后期处于重度状态者,尤其是脊髓接近完全变性、已失去恢复可能的病人,预后最差。因此,一旦出现情况,切勿拖延;尽量到正规的医院检查。
脊髓型颈椎病的保守治疗
早期脊髓还没完全受压,脊髓没有变性,且临床症状不明显,可以采取保守治疗。中医技术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对脊髓型颈椎病的病理状态作针对性处理:
1.颈肩僵硬—采用理筋手法
2.椎体错位—采用调节手法
3.椎管狭窄—采用扩容手法
4.脊髓受压—采用护髓手法
5.下肢僵硬麻木—采用无痛针灸通经活络
6.下肢平衡障碍易摔倒—采用无痛针灸平衡阴阳,降低肌张力
脊髓型颈椎病的保守治疗要趁早进行,中医技术治疗可以贯穿整个疾病的周期,无痛无创无副作用,可以最大程度延缓疾病的进展,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实施手法必须要以详细的X线和磁共振检查为前提,由专业医师操作,以保证患者安全。笔者遇到不少在推拿养生馆按摩引发脊髓急性受压,四肢麻木发力,甚至瘫痪前来医院求治的患者,需要紧急手术处理送ICU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指征:
1.脊髓受压症状明显,磁共振检查已证实脊髓明显受压。
2.诊断明确,病程较长,症状不断加重。
3.脊髓受压症状虽为中度或轻度,系统保守治疗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症状没有改善,影响日常工作和正常生活。
脊髓型颈椎病病情一般较重,手术风险也较大,因此病人及家属都应重视手术前的准备与手术后的注意事项,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以求最佳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