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伤骨痛知多少?

原晓强医生 发布于2023-03-18 23:09 阅读量1404

本文由原晓强原创

门诊经常有挂号来就诊的患者问:医生,筋伤科是做什么的?还没等医生开口,就已经有常来的老病人抢答了:你在160上看各个医生的介绍就知道啦。然后大家相视一笑。是的,所做即是所长,在学科带头人的学术思想指导下,每个医生的技术特长之和,就是这个科室的诊疗范围。作为市属的公立三甲教学中医院,学科划分是十分严谨的,我们这个科室在西医院通常被称作疼痛科(这个大家更耳熟能详),中医院是为了规范中医科室命名,所以称作筋伤科。

我们通常了解的筋,是指附着在骨头上的韧带。广义上来说筋包含皮肤、肌肉、筋膜、肌腱、血管神经、关节囊、软骨、滑膜,还有我们熟知的半月板、椎间盘、跟腱等,都是筋的范围。人体有206块骨头,骨与骨之间形成关节(关节面有一层软骨)。靠着关节面与筋的连接,骨骼肌肉系统在大脑的支配下才可以做运动。没有筋的连接,骨头就是就是一副散架。人体以骨骼为支架,以经筋为连接,共同构成我们机体的一个正常的形态,这个形态起到内安五脏六腑,外联肢节的作用,我们的肢节由经筋来维系,维护机体统一活动的功能。常言“打断骨头连着筋”、“伤筋动骨100天”,是因为筋与骨在生理结构上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发生病理反应后彼此也会相互影响。

临床上筋骨疼痛一般分为两大类:

1.脊椎病。包括颈椎病、落枕、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腰背筋膜炎、腰肌劳损等,这些疾病疼痛的来源其实都是“筋”的问题。

比如颈椎病,因为长期低头久坐、颈椎两旁的肌肉受到持续的静态压迫导致劳损,在运动时就会出现平衡失调,引起椎体小关节紊乱,导致颈肩僵硬、疼痛。如果压迫到神经导致手臂麻木、压迫到椎动脉大脑供血不足就会引发眩晕,压迫颈椎两侧的交感神经就会导致失眠、焦虑等问题。

了解颈椎病的发病原理,就不难理解腰椎间盘突出导致腰痛腿麻的原因:与其他类型的筋一样,腰椎间盘随着年龄增长有退化的趋势,加之长期久坐造成腰椎间盘压力增大,退化提前加重造成向后突出,压迫到神经根就会引起腰痛、腿麻无力等症状。

2.四肢关节软组织损伤。包括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滑膜炎、跟腱炎、跟痛症等软组织慢性劳损,也包括踝扭伤、半月板损伤、肩袖损伤等运动损伤。这二类疾病往往会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比如打羽毛球时因过度外展发力导致肩袖损伤、肩袖断裂等,这类损伤治疗不及时,反复发作会引起肩周炎,疼痛缠绵,日久导致肩周肌肉萎缩,功能障碍。

比如因长期跑步、运动等拉伸不够,跟腱内部压力增高导致跟腱发炎慢性疼痛,是引发跟腱断裂的主要原因。

还有我们熟悉的踝扭伤,扭伤后韧带被拉长或断裂,踝关节稳定性变差,反复扭伤造成踝骨关节错位、踝关节撞击导致软骨磨损,是足踝慢性疼痛的主要原因。

再有运动导致半月板损伤,半月板的缓冲能力下降,引起关节内部高压、滑膜炎症渗出、软骨磨损,是膝关节慢性疼痛、膝骨关节炎发生的主要原因。

了解了这些内容,就会明白你以为的骨痛,其实很多是筋伤造成的。现代医学往往“重骨轻筋”,拍片发现“骨头没事”就认为问题不大,还有一部分影像科医生对骨关节影像阅读的侧重点不同,也会造成漏诊。对中医骨伤科医生而言,详细的脊柱与骨关节临床查体是最重要的,是放在第一位的,影像资料等检查仅供参考。所谓“手摸心会”就是一种诊断性的正骨手法。

中医骨伤科理论常常强调“筋骨并重”的治疗思想,脊柱骨关节疼痛发生时即有“骨错缝”机制,又出现“筋出槽”损伤,因此既需要正骨、也需要理筋,使“骨正筋柔”,疼痛自除。

中医伤科理论重视人体脊柱骨关节的整体观,旨在恢复肌肉骨骼系统的动态平衡,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同时中医内科有“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肉”的学术思想,人体筋骨的强健与肝肾功能息息相关,内调时注重养肝、补肾、健脾。对于中老年患者的慢性疼痛,内调外治尤为重要。

附《医宗金鉴》正骨心法—手法总论:

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但伤有重轻,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观乎手法之所施得宜,或失其宜,或未尽其法也。盖一身之骨体,既非一致,而十二经筋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或拽之离而复合,或推之就而复位,或正其斜,或完其阙,则骨之截断、碎断、斜断,筋之弛纵、卷挛、翻转、离合,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