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人,需要一些自我关爱

蒋小玲医生 发布于2021-12-26 17:10 阅读量76

本文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v1Q5VkpwLH_xi2RPfNhuug



焦虑超标了,就容易成为急性子。在由于急性子而处理不好问题时,很多人又开始批评自己、自责自己性子太着急!


他们甚至上升到自己性格不好,做事情虎头蛇尾,不能恒久的坚持。


过度的焦虑感的确无助于事,只会让自己的做事节奏慌乱,如果这时谁要是来点干扰或评价,迅速就能够把自己点爆炸了。


习惯性焦虑的结果是当下的事情难以做好,心理的精神内耗十分严重,造成心理疲惫、沮丧、甚至放弃!


那么,人为什么会急性子呢?容易感到着急,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一个人之所以性子着急,通常有以下三个特点和原因:


第一个特点就是【事情多】。


在现实层面上,人的一生要面临无限多的事情。只要你活着,你就要一件事一件事一件事一件事一件事地做,直到死亡。


但你的内心储存量却是有限的,如果在某个时刻你的心里同时装着很多个事件,你就开始容易心急了。


第二个特点就是【时间少】。

如果你不能给自己更多的时间,你就会想尽快的把这件事情做完,好去做下一件,然后你的内心就开始焦虑,就容易发展成为了一个急性子。


从客观上来说,有的事情的确是紧急的。比如说抢救、赶火车等。


但事情紧急和急性子无关,紧急的事情不是常态,急完了就不急了。但是如果每件事都没有留够充足的时间,常常匆忙行动,连起来就是惯性的焦虑、急性子了!



第三个特点就是【要求高】。


当事情比较多,时间比较紧的情况下,按照高标准很难完成。那么对事情的要求适当放低一些,目标调整低一些。也可以避免过度焦虑感。


但有的人不仅仅要做完很多事情,又要用最短的时间做完,而且还得做到某种程度,达到某个标准,但无奈自己的能力又不能支撑自己达到这个标准。


于是就只能焦虑,发展成急性子了。


所以一个人内在的焦虑会发展成急性子,其实是因为:要处理的事情太多,而时间又少,要求又很高的综合结果,而且缺一不可,要同时具备。





想要通过责怪自己改变焦虑,就会适得其反了。


自责的本质就是在催自己,而催自己则会让自己更着急,更焦虑。想要用更短的时间完成目标,从而时间更少。当坚持所谓的“高目标”时,又会增加焦虑的级别!


当内心的负担达到临界值的时候,人就会不得不选择自我毁灭式的方式来结束这一切:我不适合做这些,我不适合在这里,我想离开。






缓解内心焦虑、让内心获得平静的方式其实就是针对这3个特点做一点调整:

第一个调整就是要【少做事】。

花半个小时的时间,来列举一下你现在想做的事、你心里装着的事,一个个的写下来。然后开始一个个的划掉,减掉60%左右的量。有些虽然舍不得,不甘心,但你的确要给自己减负了,因为你不是超人。

第二个调整就是要【慢慢来】。

把你预计的时间去扩充到2-3倍,甚至更多。你要给自己时间去成长,就像花开一样,你要陪自己慢慢开花,慢慢绽放。人生很长,此刻慢不代表全程慢,即使全程慢,那也是属于你的节奏,你的生活和别人不一样。

然后你会感觉,压迫感少了很多。你会开始觉察到:成长的过程,也可以去享受,不一定要着急的去寻找一个结果。




第三个调整就是要【降低目标】。


人最可怕的就是跟别人比、跟理想的自己比,总觉得那样才是应该的、正常的。你心里装了一个宏伟的大目标,潜意识里就会吓得自己想退缩。


你不要去跟未来自己要成为的样子比,你要跟过去的自己比,跟昨天的自己比。比未来,你看到的是自己还有多少没达到。比过去,你会发现自己又拥有了什么,这是一种“我在路上”的幸福感。


慢下来的过程,其实就是自我关爱的过程。而骂自己的过程,则是自我虐待的过程。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