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认识膝关节骨关节炎
膝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中约50%存在膝关节退变。其核心病理机制是关节软骨的慢性磨损与修复失衡。
- 软骨退化:关节软骨像“减震垫”,长期受力或老化导致其变薄、碎裂,失去缓冲作用。
- 骨赘形成:软骨下骨为代偿压力异常增生,形成“骨刺”,进一步刺激周围组织。
- 滑膜炎症:磨损碎屑引发滑膜炎症,释放炎性因子,导致关节肿胀疼痛。
二、何时需要手术治疗?
当保守治疗(药物、理疗、注射等)无法缓解疼痛,且关节功能严重受限(如行走困难、影响睡眠)时,医生可能建议手术。常见手术方案如下:
1. 关节镜清理术
适用人群:早期骨关节炎,伴半月板撕裂或游离体。
手术方式:微创关节镜清除碎屑、修整受损软骨。
优点:创伤小、恢复快(1-2周),可短期缓解症状。
缺点:无法逆转软骨退化,疗效可能仅维持数月到2年。
2. 胫骨高位截骨术(HTO)
适用人群:单侧膝关节磨损(如O型腿)、年龄较轻(<65岁)且活动需求高者。
手术方式:调整下肢力线,将压力转移至健康软骨区域。
优点:保留自身关节,术后可正常运动,延缓关节置换时间。
缺点:康复期长(3-6个月),需骨骼条件良好,不适合严重畸形患者。
3. 单髁置换术(UKA)
适用人群:仅单侧关节室(内侧或外侧)严重磨损。
手术方式:置换部分膝关节,保留健康韧带和骨质。
优点: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4-6周),术后关节活动更接近自然状态。
缺点:若剩余关节室继续退变,可能需二次手术。
4.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
适用人群:晚期骨关节炎,多关节室严重磨损。
手术方式:切除病变关节面,植入人工假体。
优点:疼痛缓解显著(>90%患者满意),假体寿命可达20-25年。
缺点:手术创伤较大,康复期需3-6个月,存在感染、松动等风险。
三、如何选择手术方案?
- 年龄与活动需求:年轻活跃患者优先选择截骨术或单髁置换;高龄患者全膝置换更稳妥。
- 病变范围:局部磨损选单髁,广泛磨损选全膝置换。
- 身体条件:严重骨质疏松或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谨慎评估风险。
四、术后康复与日常保养
- 科学康复:术后尽早进行肌力训练(如直腿抬高)、关节活动度练习,预防粘连。
- 生活方式:控制体重、避免爬楼梯/蹲跪,游泳和骑自行车为理想运动。
- 营养支持:补充钙、维生素D、胶原蛋白,延缓骨质流失。
结语
膝关节骨关节炎虽无法彻底治愈,但通过阶梯化治疗(从保守到手术)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老年朋友应及早就医评估,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个性化方案,重获“行走自由”。
温馨提示:手术并非唯一选择,轻中度患者可通过减重、肌力锻炼、支具等有效管理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