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多人认为,弯腰驼背的姿势,是年龄增长的必然结果,我们也无数次被告知,身体的关节会慢慢退化、产生各种疼痛,很多治疗例如吃药、推拿、针灸、理疗等都都能缓解症状,说明腰痛常规治疗的疗效非常好,但为什么过段时间又复发?反复复发,检查腰椎的片子,病变亦越来越严重,给人们(患者及大多数医生)的印象是腰椎病没办法彻底治愈。如此矛盾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呢?我就拿腰痛举例,我除了给患者做治疗,我在临床上还会叮嘱患者朋友们尽量避免久坐、久弯腰、长久固定姿势不动,我将之称为保养;另外我也会教患者朋友适当进行功能锻炼。我将腰椎病-腰痛的治疗比喻为一个三足凳,治疗、保养、锻炼缺一不可。
有司机朋友问我,沈大夫啊,您说不要久坐,但我不跑业务不跑长途怎么赚钱养家糊口啊?
产后的妈妈问道,孩子太小了,一哭就要抱,坐着哺乳、帮孩子换尿片、洗澡哪个动作不弯腰?
爱健身的小姐姐说,下班后我明明去撸铁了,怎么还是会腰痛?
腰椎病疼痛介绍
腰痛的症状主要有下背部疼痛不适、腰骶部和臀部疼痛不适,腰椎间盘突出大家比较熟悉,可伴有下肢放射痛、或麻木乏力,甚至出现跛行、大小便失禁等。我们临床上按病因将腰痛分为:
脊柱性腰痛和非脊柱性腰痛
脊柱性腰痛包括1、特异性腰痛,如脊柱结核、肿瘤、感染、骨折、脊柱慢性炎症等;2、退变性腰痛,最常见,如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腰肌劳损等。
非脊柱性腰痛包括胃肠疾病、泌尿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所导致的腰痛。
另外,腰痛分类还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腰痛
急性腰痛如:脊柱损伤,腰椎间盘突出、脊柱关节紊乱、韧带损伤、骨折、错位等。还有肌肉损伤、筋膜撕裂、骶髂关节扭挫伤等等。
慢性腰痛有姿势性腰痛(脊柱、骨盆、下肢)、先天畸形(隐性裂、移行椎、融合椎、侧弯、失稳、横突异常)
腰痛的治疗包括哪些?
1、卧床休息
2、物理治疗:电疗、热疗、磁疗等
3、中医疗法:针灸、拔火罐、刺络放血等
4、腰椎的牵引
5、推拿及正骨
6、药物治疗
7、手术治疗等等
我们平时保养有哪些要注意的呢?
其实啊,很多疼痛是由错误的姿势引起的。我们的腰椎是有一个生理曲度的,是向前凸的,生活中我们应该避免长期让腰椎前凸消失的动作。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测试,请大家伸出食指,食指半弯曲,相当于腰椎的生理弯曲状态,手指没有任何不舒服,慢慢将手指伸直并往后弯,你会感受到阻力,如果一直保持这个姿势,你会觉得不舒服,甚至出现疼痛。这是模拟我们的腰椎向前弯的状态,往往我们久坐、久弯腰的时候,脊椎关节的活动超过了极限,周围的韧带、软组织被过分拉伸,如果一直得不到纠正,会加速关节变形,腰椎不叫疼才怪呢。
该如何正确用腰呢?
首先,当然是保持正确的姿势,站如松,坐如钟。大多数的我们可能无法做到长期保持坐姿端正,但我们可以借助符合人体工学的靠垫来维持腰椎前凸的生理曲度。
在我们跑长途或者塞车的时候,拿外套、毛巾打成卷儿垫在腰后方,可以缓解腰椎的压力。
久坐途中,我们要养成定时休息的习惯,在腰痛开始前定时休息,在驾车旅行时,应该至少每过1个小时停下来在路边做5、6次后仰的动作,没错,双手搭在我们的后腰(胯)上,进行5、6次向后仰的动作,然后在周围走动走动。这样坐将会减小椎间盘内的压力,并使周围的软组织得到放松。
有研究表明,我们的腰椎最多能够承受20分钟固定姿势,所以平时我们无论是开会、加班、还是打游戏,都尽量多切换一些姿势,每隔20分钟到半个小时起来走动走动、伸伸懒腰,给腰椎提供自动复位的机会。
我们刷牙、洗脸、洗头、系鞋带、搬东西、抱小孩的时候,要尽可能保持腰部平直的状态下、屈髋屈膝去进行。
怎么做到不弯腰,说起来容易,但其实患者是很难理解,我在临床中遇到每一个腰痛患者,都要专门花费精力为他们做健康教育、纠正弯腰的姿势。这个动作其实是蹲的一种,专业的角度叫做“髋关节铰链动作模式”,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基础动作模式,我们观察1岁的小奶娃捡东西的时候,就是采取屈髋屈膝往下蹲,我们成人长着长着却忘了,只有通过反复的训练才能再次强化这个动作模式,最大限度保护腰椎。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我们经常接诊打个喷嚏闪到腰的朋友们,在这里教大家一个小技巧,如果我们想要咳嗽或者打喷嚏,请先直立上身并微微后仰,尽量预先形成足够的腰椎前凸曲线。
平时腰部还要注意保暖,避免剧烈运动、过度疲劳。
俗话说“治疗不练功,疗效全落空”,进行腰部的锻炼,加强腰臀部、腹部肌群的力量可以更好地保护腰椎。
急性腰痛要及时就医,否则迁延不愈容易形成慢性腰痛,反反复复,建议到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