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凯格尔(Kegel)运动是凯格尔1948年在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时,采用了一种骨盆底肌康复运动训练,后因其能治疗男女性功能障碍而名声大噪。而凯格尔运动其本质就是我国古代的提肛运动。
"提肛"这一锻炼方法的出处,若不仔细推敲,最为人熟知的是清代汪昂在其著作《医方集解.勿药元诠》中提到的“撮提谷道”,并在养生十六宜中提出了“谷道宜常撮”的建议。中国古代将尿道称为水道,谷道便是肛门。
但直接提出“肛常提”方法的却是清代乾隆皇帝的“十常四勿”健身法。“十常”是:齿常叩、 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眼常运、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旋、股常伸、肛常提。
更早的提肛导引记载是马王堆出土汉代古医书《天下至道谈》,该书在讨论“七损八益”时:“旦起起坐,直脊,开尻,翕州,抑下之,曰治气。饮食,垂尻,直脊,翕州,曰致沫。为而软脊,翕州,抑下之,曰蓄气”。释义:治气,即清晨起床后伸开两腿正坐,挺胸坚脊,放松肛门、臀部肌肉。连续做提肛动作,并以意念引气下行。致沫,指吞饮口中津液,臀部下垂,挺直脊背,继续进行提肛运动,以意念引导精气通往前阴。蓄气,指松弛脊部,做提肛运动,导气下行。“翕”即闭合、收敛;“州”原意为水边或水中的居所,引申为有围墙或城墙的聚居地。中医以此形容膀胱、肛门等防控水液的器官,如“膀胱者,州都之官。”“翕州”即为收缩肛门,即提肛运动。
另马王堆医书《十问》中,帝盘庚问于耇老节中,接阴食神气之道需“动阴,缩州”,这里的“动阴”和“缩州”也是指提肛训练。
在《道藏》的《十六锭金功》或《一秤金功》记载:“一吸便提,炁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全文只有十六个字。“一吸便提”的“吸”,就是用鼻吸气。“一吸便提”的“提”,就是提肛。“炁气归脐”,就是说先天肾炁和后天谷气和呼吸之气都要归汇于肚脐,也就是神阙穴。“一提便咽,水火相见”是告诉人们一提肛便吞咽唾液,唾液是肾精生化,不能吐,只可吞咽。“水火相见”中的“水”是指肾水,肾精;“火”是指心火。意思是使其肾水上济于心,以防心火过亢而“上火”,心火下降以防肾水寒凉。这样就可以维持阴阳平衡,水火既济状态。
道家养生又有搭下鹊桥,下鹊桥即会阴穴,或称阴蹻穴。故在道家养生中提肛训练被描述为提升与松降阴蹻穴。阴蹻穴在两阴之间,中医称会阴穴。《针灸大成》有云:“两阴间,任、督、冲三脉所起,督由会阴部而行背,任由会阴而行腹,冲由会阴而行足少阴。”任脉主一身之阴,督脉总督一身之阳,人体的诸阴脉,诸阳脉,共同汇于会阴穴并为之所统。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曰:练气以阴蹻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该穴通督、任、冲三脉,总为经脉造化之源。
提肛就是在收缩会阴穴,对女性来说可以改善盆腔内环境,调节盆腔脏器,促进盆腔内循环,同时还能紧缩阴道,治疗压力性尿失禁、骨盆底肌松弛,子宫脱垂等;男性却收缩会阴刺激前列腺,防治早泄和阳痿,男女练了还可以后不但可以改善盆腔脏器还可以防治痔疮、便秘,改善胃肠功能,尤其提高性功能。
提肛训练方法参见:骨盆底肌与凯格尔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