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糜烂性胃炎是介于浅表性胃炎和溃疡之间的一种病,损伤的仅是胃最表层的粘膜层。同时在临床上,糜烂性胃炎一般被分为急性和慢性:
慢性糜烂性胃炎一般见饭后饱胀、反酸、嗳气、无规律性腹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只是胃表面有糜烂灶,遵医嘱服用黏膜保护剂加抑酸剂,适当的饮食控制,很快就能好。
并且在康复后定期进行胃镜复查,可以有效预防其再次复发。
急性糜烂性胃炎在病程中常出现呕血及黑便症状,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大量出血,引起晕厥、贫血或休克,且出血时有上腹隐痛不适或有触痛。
而对于急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在康复后应每2年进行胃镜复查,预防复发。
糜烂性胃炎的病因
在生活中,人们能接触到的糜烂性胃炎诱因,主要以药物因素与饮食因素为主:
药物因素:长期服用像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抗生素,会对胃粘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胃的通透性增加,容易反复发生粘膜糜烂;
饮食因素:浓茶、浓美式咖啡、高度数白酒、过冷、过热、过于粗糙等的食物、刺激性调味品,均可刺激胃粘膜,甚至破坏粘膜屏障,造成胃赫膜损伤和炎症。
回到本文的病例小王,由于小王就医还算及时,病情并没有拖延太久,所以在配合医生的治疗下,两周后再次胃镜复查,他的糜烂性胃炎已经有了很大的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