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 | 也许抑郁、焦虑才是“祸端”

杨显云医生 发布于2021-12-07 11:36 阅读量338

本文由杨显云原创

昨晚又双叒叕失眠了,而且越睡不着越焦虑,越焦虑也越睡不着。

一上床大脑就开始放电影、一闭上眼睛大脑就闪过许多画面、准备睡觉的时候就开始想第二天要干嘛。

一看时间:12点了!于是你开始不停的想“我要睡觉”、“怎么还睡不着”,最后,彻底睡不着了。渐渐形成了“焦虑——睡不着——焦虑——失眠”这样一个恶性循环。


图片发自160App



八成以上焦虑、抑郁者有失眠情况

睡眠问题,尤其是失眠,很多时候与抑郁、焦虑之间的联系是双向的,在睡觉期间感觉担忧和紧张会使人更加难以入睡,但是睡眠困难的话,也会导致更多的焦虑。

睡眠问题是焦虑、抑郁患者第二常出现的症状,广泛性焦虑障患者中失眠的发生率高达85.3%;抑郁与睡眠障碍的关系也十分密切,90%的抑郁症患者存在失眠症。


图片发自160App



失眠对人的工作能力、家庭和睦、学习能力以及生活能力等,方方面面都会造成影响,焦虑导致失眠,失眠又导致焦虑障碍持续。可以说,很多失眠都是由于精神心理压力过大,焦虑、惊恐、抑郁等问题所致。

想不失眠几种情绪须避免!

要预防情绪性睡眠障碍,在睡觉时我们还要尽量避免以下几种情绪:

负面情绪

人如果持续性地处于紧张、担心、害怕、怀疑、愤怒、憎恨、抑郁、焦虑等情绪状态,整个大脑和身体始终无法放松,大脑就会一直处在一种高速运转的状态,无法进入睡眠状态。

不良心理暗示

最常见的引起失眠的暗示心理就是:害怕。“怕失眠,想入睡”这一心理暗示本身会引起脑细胞的兴奋,让抑制的过程无法实现。

自责

有些人因为一次无心的过失,感到内疚自责,睡前总是在脑子里重演过失事件,并懊悔自己当初没有妥善处理,从而久久不能入睡。


图片发自160App



这几个调节失眠的小妙招不妨试试

情绪性失眠除了到专业医院进行治疗,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我调节:

不看闹钟

把闹钟放到床下或转移它。反复看时间会引起挫败感、愤怒和担心,这些情绪会干扰睡眠,人有内在生物钟感受时间的变化。

避免多思

别把问题带到床上去想,养成睡前在床下记录问题清单和明天计划的习惯,多思多虑只会干扰睡眠,并导致浅睡眠。

倾诉

心里有事的时候,不要闷在心里,可以给你身边的好朋友、家人倾诉一下。

运用轻音乐促进睡眠

音乐关于人们来讲是格外重要的,可以缓解压力,陶冶心情,而且还可以改善睡眠,主要听一些的音乐和电风扇的噪音。

把“心”静下来

有时越怕睡不着越真睡不着。实在睡不着,不如起床看书、散步,待心情放松了以后再睡。


图片发自160App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