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联璧合的海药情笺 ——牡蛎:沧海珠玑炼阴阳,千年情方铸柔刚

王伟洪医生 发布于2025-04-20 11:43 阅读量286

本文由王伟洪原创

一、牡蛎的典故与传说

珠含沧海月华凝,

圣母垂慈化乳生。

仙液滴岩成贝魄,

情牵山海韵千层。

       牡蛎生于潮汐之间,东海传说有龙宫宫女罗娥,其乳汁洒落礁石化为牡蛎,肉如凝脂,乡民谓之“海仙奶”。希腊神话中,爱神阿佛洛狄忒自海沫诞生,牡蛎因其乳白浆液与精液形似,被视作情欲象征,古罗马贵族宴席必以此佐欢。更有渔人剖巨蚝得宝珠,寓其神秘与丰饶,千年间牡蛎既是宴饮珍馐,亦是医家济世良材。

二、牡蛎之名由来与古籍记载

牡称纯阳蕴潮音,

蛎甲粗粝镇海心。

秦汉药经铭至味,

潜阳软坚济古今。

       《神农本草经》首载其名:“牡蛎味咸平,主伤寒寒热”,李时珍释曰:“蛤蚌唯此化生,纯雄无雌,故得牡名;壳粗似砺石,谓之蛎”。《本草纲目》详述其形:“附石而生,块垒相连如房,潮至开阖吞浮游”。古人更以牡蛎筑墙,“蛎房”灰壁千年不腐,南海渔家食其肉称“蛎黄”,医家煅壳为散,疗疾如神。

三、牡蛎的性味归经

咸寒质重潜浮阳,

归经肝肾敛真藏。

镇惊安神消瘿核,

固精止带愈疮疡。

       牡蛎性微寒,味咸涩,主入肝、肾经。生用可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治眩晕耳鸣、瘰疬痰核;煅用则收敛固涩,疗自汗盗汗、遗精崩带。现代研究更揭示其镇静、抗溃疡、调节免疫之效,尤以牡蛎多糖抗肿瘤、牛磺酸护心血管为著。然脾胃虚寒者慎用,恰如情谊需温养,寒热贵中和。

四、牡蛎的配伍运用

龙牡相偕定神魂,

芪蛎共煮敛汗津。

玄贝消瘿化痰结,

医道如海纳百珍。

       配龙骨,潜阳安神,疗失眠惊悸,如《金匮要略》桂枝龙骨牡蛎汤;合黄芪,益气固表,止虚汗淋漓,若《和剂局方》牡蛎散;佐玄参、贝母,化痰散结,消瘰疬瘿瘤,效仿《医学心悟》消瘰丸。当代名医以牡蛎配麻黄疏风止痒,治湿疹荨麻疹;伍鳖甲滋阴软坚,疗癥瘕积聚。正如山海之馈需调和,药食兼善方为至道。

结语

       牡蛎沉潜于沧海,却怀柔润万物之德。值此春深时节,不妨煨一盅牡蛎山药粥,滋阴健脾;或置一枚蛎壳香囊,敛气宁神。让千年海洋之精,化作今朝养生智慧——爱情如潮汐,涨落需从容;健康似贝藏,厚积得恒久。愿世间眷侣,既享烛光蚝宴之欢,亦悟阴阳相济之妙,于咸涩回甘间,修得山海同寿的深情秘方。

王伟洪

主治医师

硕士研究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在读博士

深圳大学中医学主讲教师

       师承岭南针灸大师司徒玲教授、靳三针流派创始人靳瑞教授,师从广东省名中医庄礼兴教授、华南针灸研究中心主任唐纯志教授。临床擅用无痛颊针、灵枢针法、岐黄针、自血疗法等各种针法,配合运用六经辨证、仲景学说,针灸中药相结合等治疗方法。对面部损美性疾病、脊柱相关性疾病、脱发、妇科不孕、男科及不育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改善面部皱纹、法令纹、木偶纹、面部凹陷;痤疮、银屑病、湿疹、特应性皮炎、慢性荨麻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疼痛、神经痛;妇科不孕、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痛经、内分泌失调;男性脱发、男科病;以及过敏性鼻炎、中风后遗症、失眠、面瘫、情绪病等各类疑难杂症。

2025年4月20日 于朗麓书院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