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智慧:守护肌肤,远离“四弯风”困扰

王伟洪医生 发布于2024-09-01 21:48 阅读量3525

本文由王伟洪原创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名异位性皮炎,相当于一种特殊类型湿疹,中医称之为“奶癣”“胎疮”“四弯风”等,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皮肤病。目前,此病患病率日益上升,可在婴儿期或儿童早期出现,并可能在儿童期缓解,在某些情况下,特应性皮炎可能会反复复发不能缓解,并可能持续到成年期。由于病情顽固、反复甚至持续终身,给家庭、社会都造成沉重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




四弯风背后的秘密


特应性皮炎是中医优势病种之一,临床治疗应本着标本兼顾、整体与局部、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原则,兼顾近期与远期疗效。深圳大学总医院中医科在总结前人经验及多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认为“脾土虚,心火旺”是特应性皮炎的主导病机。


脾虚:四弯风的根源


特应性皮炎患者常表现出皮肤湿烂、反复发作、瘙痒无度的特征,这与脾虚导致的湿邪内生密切相关。《素问》有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幼科概论·论脾湿》云:“湿由脾气虚弱,不能运化以行水……四肢身体面部等处,生有癣及湿疮,是脾湿外出,湿气散化象。”特应性皮炎多始发于幼儿,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加之小儿是“纯阳之体”,生长旺盛,饮食不知节制,脾胃易于损伤,脾失健运,则湿邪内生,气血运化失常,难以濡养肌肤。




火旺土虚:心脾相互联系


 心与脾在生理上紧密相连,心脾两脏在生理上存在密切的关系。一者心为脾之母,脾为心之子,二者心脾两脏经脉相通。《灵枢·经脉》曰:“脾足太阴之脉……其支者,别上膈,注心中”“足阳明胃经……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脾虚与心火亢盛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特应性皮炎急重发作期常伴有心火亢盛的症状,如疹色鲜红、瘙痒剧烈、烦躁失眠等。


心、脾在生理上的密切联系必然决定其病理上的互相影响,正如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特应性皮炎急重发作期皮疹往往疹色鲜红、潮红肿胀、渍水淋漓,伴瘙痒剧烈、烦躁失眠,大便干结、舌尖红,脉偏数等,为心火亢盛,外泄肌肤,内扰神明之象。《疡科心得集》记载:“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心主血,脾主肉,血热而肉湿,湿热相合,浸淫不休,溃败肌肤,而诸疮生矣。”可见除了脾虚,心火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过程中亦占有主导地位,特应性皮炎病情的顽固、反复,正是由于脾虚与心火虚实错杂、交织互见的结果。




祛湿护皮,多管齐下


饮食调理

健脾祛湿食疗:推荐食用山药、茯苓、薏苡仁等,这些食材既能健脾又能祛湿。

避免加重湿气的食物:减少油腻、寒凉食物的摄入,避免加重脾胃负担。


情绪管理

情绪波动会影响肝木的状态,进而影响到心和脾,使得特应性皮炎更加频繁发作。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至关重要。可以通过户外活动、冥想、瑜伽等方式来舒缓情绪,保持内心的平和。


日常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的清洁产品,避免过度清洁。

保湿护肤:选用无刺激性的护肤品,保持皮肤湿润。

穿着透气:选择棉质或天然纤维制成的衣物,减少摩擦刺激。

居住环境:保持室内通风干燥,避免过于潮湿。


预防胜于治疗

避免过敏源:了解并避开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

健康饮食:均衡膳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外治内服,收获奇效


穴位按摩

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此穴可健脾化湿、通利三焦、消胀利水。适合日常揉按,每次每侧3分钟。

丰隆穴:对于有痰湿问题的人群,可以通过按摩丰隆穴来帮助祛痰湿,该穴位于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两横指处。

足三里:健脾养心常用穴位,在小腿的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


无痛颊针

颊针疗法是由王永洲教授通过长达25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创立的全新的微针体系。颊针疗法是通过针刺面部特定穴位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微针疗法,具有局部和全身治疗作用,能用于治疗颈肩腰腿痛等常见病及应激综合征为代表的身心性疾病、亚健康状态,治疗时可用微针通过套管支撑,用手指迅速拍入,或者直接迅速进针面颊部的相应穴位,激活人体自身潜能进行自我修复,达到治疗目的。




颊针疗法的特色与优势:


1.进针无痛

颊针不同于传统针刺的一点是它不追求酸麻胀痛的针感、不需要捻针行针等手法操作,并且施针不在患者不适部位,避免了病变部位的局部刺激,让我们在轻松舒适的状态下接受治疗,使用的颊针专用针具有细、软、弹、润、韧、轻等特质,尽量做到无痛进针。


2.取穴方便

颊针取穴均在人体面颊部,取穴不受患者衣着、体位、空间、天气变化等方面的影响,治疗过程中也不影响受术者活动,人有三急的时候也不成问题~


3.起效迅速

颊针疗法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疼痛、麻木、不适等症状。颊针简单、便捷、高效,有及时疗效又有延时疗效,减少了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


自血疗法


自血疗法,这一源自中医的独特皮肤病治疗策略,全称为自体血清脱敏疗法,巧妙地利用患者自身的静脉血作为治疗媒介。该疗法通过抽取患者静脉血,随后将其精准注入其自体穴位或肌肉组织,以此激发机体的自我修复与调节机制。很多皮肤病患者常常容易复发,这一类患者的血清中往往潜藏着致敏因子。通过自血疗法,即将患者静脉血提取后实施肌肉注射或穴位注射,能够促使机体重新识别这些致敏成分,进而触发抗原与抗体的免疫反应。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降低机体的过度敏感性,还显著增强了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为皮肤病患者提供了一种自然、有效且个性化的治疗选择。


本法显著优势在于其精选少量而精准的取穴(作用点),确保了疗效的可靠性与持久性,同时大幅降低了毒副作用的发生,展现出极高的安全性与便捷性。其经济实惠的特性,更是让广大患者受益匪浅,尤其在治疗免疫系统疾病及那些长期困扰患者的慢性难治病痛时,展现出非凡的效用。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自血疗法所采用的乃是患者自身的血液,这一创新之处彻底消除了排斥反应的可能性,也隔绝了交叉感染的风险,为治疗过程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因此,它不仅被视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更是中医治疗皮肤病领域中独树一帜的特色疗法,为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治疗体验与希望。




张仲景六经辨证治疗“四弯风”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其中六经辨证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理论之一。六经包括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它们不仅代表了人体的生理功能区域,也反映了疾病的传变规律。在治疗“四弯风”时,我们会根据“四弯风”的表现将其归入相应的六经之中,进而确定治疗方案。


“四弯风”的六经辨证


太阳经

特征:皮炎初起,局部红肿、发热,伴有轻微瘙痒。

治则:解表散邪。

常用方剂:桂枝汤、麻黄汤。


阳明经

特征:皮炎发展期,皮肤红肿明显,有渗液,瘙痒加重。

治则: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常用方剂:白虎汤、葛根芩连汤。


少阳经

特征:皮炎伴随轻微发热,口苦咽干,皮肤出现丘疹。

治则:和解少阳,清热利湿。

常用方剂: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太阴经

特征:皮炎迁延不愈,皮肤干燥,瘙痒减轻。

治则:健脾利湿。

常用方剂:四君子汤、六君子汤。


少阴经

特征:皮炎反复发作,伴有精神疲乏、食欲不振等症状。

治则:温阳利水。

常用方剂:真武汤、附子理中丸。


厥阴经

特征:皮炎晚期,皮肤粗糙增厚,颜色加深。

治则:调和气血,滋养肌肤。

常用方剂:当归芍药散、四物汤。


结语


面对“四弯风”,中医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解决方案。通过补脾祛湿、调理饮食、管理情绪、适当运动等综合手段,结合中医内调外治的特色疗法,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四弯风”,享受健康舒适的每一天。


王伟洪

主治医师

硕士研究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在读博士


从事中风病、颈椎腰腿痛、神经系统疾病、脱发等疾病的治疗


临床擅用医圣仲景学说辨证用药、无痛颊针、岐黄针疗法、针灸、自血疗法等及现代康复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方法。擅长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骨关节病、腱鞘炎、偏头痛、孕妇面瘫、中风偏瘫等疾患;不孕不育、痛经等相关疾患;以及银屑病、特应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病;脱发、失眠、耳鸣耳聋、少精弱精畸精、慢性胃肠炎等各科杂症。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