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宝宝1岁还不会走路,是不是发育有问题?

朱海辉医生 发布于2021-09-23 08:35 阅读量5890

本文由朱海辉原创

一直以来,宝宝走路早被看作是宝宝聪明的表现之一,如果宝宝稍微晚走会、或走路样子和别家宝宝不一样,家长就会焦虑得不行。


宝宝能获得独立行走能力的时间是因人而异的,一般来说在1岁半之前能够独走都属正常发育时间范围,不必强求1周岁一定能够独立行走。如果宝宝下肢力量不够,或伴有佝偻病,家长强行训练走路,可能还会造成下肢关节或骨骼变形。


其实宝宝运动发育是有一定规律的,家长既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袖手旁观。


图片


宝宝大运动发展时间表


宝宝在娘胎时,会有很多动作:翻身、打滚、踢人,那叫一个折腾。出生以后,这些“运动”会因重力的出现而被限制,如新生儿无法迈步、翻跟斗、滚动,甚至不能控制头的摆动。


但是,在随后的12个月内,运动形式发生改变,宝宝将逐渐掌握在新的生存环境中所需要的基本运动技能。宝宝的大运动,主要指身体和四肢的运动能力,包括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跳等。


宝宝大动作的发育可大致概括为:三抬(头)、四翻(身)、六会坐、七滚、八爬、九扶立、1周岁会走。


图片


0-3个月:抬头踢腿举胸


一般宝宝在满月的时候就能够在趴着的时候短暂的抬起小脑袋,到了2个月,差不多能抬起45°,而到了3个月或4个月,基本上就能抬起90°。


这个阶段,家长该怎么做呢?


多趴着

从满月开始,就可以让娃多多的趴着,能让宝宝练习抬头,还能锻炼到宝宝的颈部肌肉、背部肌肉以及腰部肌肉。


被动操

家长可以打开音乐给娃做被动操,在这一过程中观察娃的肢体发育是否对称,髋关节是否正常。


转头训练

家长可以采用躲猫猫的方式来吸引宝宝转头,也可以在他面前放一个颜色比较醒目的玩具球或者铃铛,通过晃动来吸引宝宝转头。


4-6个月:翻身坐立


到了这个阶段,宝宝会自己尝试着翻身,小腿小脚跃跃欲试的想要翻过去,家长只要保证宝宝周围没有危险即可。


如果宝宝半分钟都没翻过来,家长就要伸出援手啦。


● 等娃再大一点,比如5个月以后,家长可以试着让他靠在沙发或椅子上坐一坐,从而练习靠坐,每次10分钟左右,当然家长要在旁边时刻预防他摔倒。

● 等再大些,背后支撑的力量尽量减少直至抽掉。

● 一般娃到了7个月或8个月,就基本可以学会坐了。


7-9个月:爬行


实际上5-6个月的时候,宝宝下肢力量就会越来越强了,家长可以瞅准时机进行训练。


比如在宝宝面前放好玩具来吸引他,让宝宝向前,另一位家长可以在后面顶住宝宝的脚丫,让宝宝有支撑。
但要注意别推宝宝,让他靠自己的力量向前。当宝宝爬地非常溜的时候,可以慢慢的让他扶站,然后就是站立,再到行走。


图片


大部分的娃在18月龄之前能够学会走路,如果不是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孩子学步晚,建议家长带孩子及时就医哦~


多次摔倒惧怕尝试

孩子学会走路的前提是要站得稳,有的孩子才刚刚学会扶站,家长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宝宝学会行走,这样摔倒是在所难免的,而宝宝很可能就因为频繁地摔倒而惧怕再次尝试,这样就会推迟孩子学会走的时间。


抱太多了

总是被家长抱着或者出入都是坐婴儿车的孩子,学会走路的时间可能就会相对晚一些。这是因为孩子没有足够多学习走路的机会。


太胖了

如果同龄的孩子排除相关因素影响的话,那么体重重的宝宝就会比体重轻的孩子学会走路的时间推迟。这是因为宝宝需要为了他多出来的那部分体重,做更多的准备与努力。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