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牙深牙周袋,患者拒绝拔牙,还能安全植牙吗?

徐妍医生 发布于2025-02-13 12:05 阅读量1212

本文转载自李京平口腔种植精粹

医生有机会赚植牙的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牙周炎,它是成年人失牙最主要的原因。但牙周炎往往不会单独发生,意味着植牙位点旁的邻牙也很可能存在深牙周袋,而患者拒绝再拔牙。

能躲开吗?

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不受控制的牙周炎的破坏范围有多大?教科书上没有给出这个关键数据,我给你吧:5mm!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不止植体要躲开这个“5mm”范围,连植体的骨改建区(上图中黑圈)都必须躲开这个范围。

但总有躲不开的时候,咋办?

我的建议是根据邻牙预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其原则是: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关键体现在第二条:他/她有多大的能力将邻牙的预后由B级改善为A级,从而不仅确保植牙安全,还同时确保天然牙安全?

以下病例由徐妍博士/副主任医师(深圳市罗湖区慢性病防治院口腔科负责人)提供,很好地实现了上述治疗目的。


病例:GTR/GBR联合种植治疗一例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左上第二前磨牙缺失,近远中邻牙均存在明显的牙龈退缩,左上第一磨牙近中探诊深度10mm,牙龈软组织明显水肿。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CBCT显示26牙近中深达根尖的垂直型骨丧失,波及近中种植位点。

患牙松动(I度)不明显,患者当然不愿意拔除。以我对当前医疗环境的了解,种植医生面临这种病例,往往选择将患者转诊牙周科,而大多数牙周科所能提供的治疗,也就仅限于洁刮治(刮刮刮!)。问题是,刮得再干净,能将这个骨内袋和探诊深度消除吗,能确保牙周炎不会复发并波及种植体吗?最后往往患者在种植医生和牙周医生之间被来回踢皮球,直到放弃植牙,或者放弃患牙。

但徐妍博士和我一样,相信天然牙的治疗潜力,和尊重患者意愿的服务理念,她要挽救患牙。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局部翻瓣,可见26牙近中骨创冠根向深7mm,近远中向宽5mm,颊舌向波及整个近中面。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根面刮治,可见骨创波及近中根分叉。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彻底清创后,在骨创内填塞人工骨代用品(植骨),表面覆盖胶原膜(引导组织再生GTR)。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缝合。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天然牙骨再生手术的一大风险是软组织瓣难以与根面妥善粘附以确保袖口封闭,因此需要各种特殊手段确保伤口的初始关闭。本例术后伤口愈合良好。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术后6个月,局部探诊深度仅2mm,无探诊出血,显示良好的袖口封闭。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CBCT显示26牙近中骨创得到良好填充,牙周膜间隙宽度正常。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种植外科手术中可见骨创残余深度仅1mm,再生骨接近皮质化。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植体就位,牙槽嵴颊侧和26牙近中再次植骨+盖膜,以进一步改善局部软硬组织形态。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术后CT显示理想的植体三维位置,26牙近中残余骨创得到了进一步的填充。


总结

本例通过对天然牙的植骨+GTR治疗,不仅有望彻底治愈邻牙牙周炎,也大幅度减小了未来种植修复体的感染风险,体现了主诊医生与时俱进的治疗理念以及高超的专业技术。对患者来说,不愿拔牙的意愿得到了尊重。

(感谢徐妍博士提供病例!)


通过本例,我想告诉大家:

1.无论患者还是同行,对牙周炎治疗普遍持悲观态度,很大部分患者甚至认为“洁牙有害”;

2.造成这一后果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赋予了“刮刮刮”太高的期望。必须承认洁刮治无法解决牙周炎的“解剖因素”,例如骨内袋和根分叉病变,而这是牙周炎复发最主要的原因;

3.大部分医生对“牙周再生治疗”没有信心,又没有胆量开展“切除性手术”,只能内心深处接受“牙周炎治不好”的宿命;

4.牙周“洁刮治”从根本上来讲是一个预防手段。走进医疗机构求诊的患者,其牙周炎多数都已进展到III期甚至IV期,他们需要手术和多学科治疗;

5.牙周科医生最根本的职责,是保存天然牙,而不是拔了种。

以上为转稿,感谢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李京平教授文笔!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