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带息肉是一种发生于声带上的良性增生性病变,通常位于一侧声带游离缘前、中1/3交界处,表现为半透明白色或粉红色表面光滑的肿物。多单侧发生,亦可两侧同时出现。
为什么会长声带息肉?
1、用声过度或用声不当
长期持续高声讲话、音调过高或者过长时间的演唱,导致声带黏膜频繁受到冲击和摩擦。这些不良的发声习惯会增加声带的负担,导致声带受损。
2、上呼吸道感染
感冒、急性和慢性喉炎、鼻炎、鼻窦炎、咽炎、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或反复发作,炎症可能蔓延到声带,引起声带充血、水肿等炎症反应;鼻、鼻窦及咽部感染时,炎性分泌物流入喉部,可能导致发声共鸣作用出现障碍,从而引起发声不当和增加喉肌的疲劳,长时间影响可诱发声带息肉。
3、接触刺激性致病因子
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刺激声带黏膜,诱发声带息肉。吸烟可刺激声带黏膜,使血管扩张,血浆通过血管壁渗入声带的固有层浅层,引起息肉样改变。
4、内分泌紊乱
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变化有关。此外,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也可能与声带息肉样改变有一定关系。
5、其他因素
某些全身性疾病如心、肾疾病、糖尿病、风湿病等可能使血管舒缩功能发生紊乱,喉部长期淤血,从而诱发声带息肉。
有学者认为声带息肉与变态反应有关,这可能与过敏反应引起的声带黏膜水肿、充血等炎症反应有关。
近年来,咽喉反流疾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胃内容物反流刺激喉部黏膜引起的慢性炎症也被认为是引起声带息肉的原因之一。
怎么判断声带上是不是长息肉了?
1、声音嘶哑:长期持续不缓解的声嘶是声带息肉最常见的症状,其程度与息肉的大小及部位有关。轻者声嘶呈间歇性,音色粗糙,发声疲劳;重者则可能严重沙哑,甚至完全失声。
2、发音困难:由于息肉的存在,患者在发音时可能感到费力,高音难发。
3、咽喉不适: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咽喉痛、异物感、喜清嗓等症状。
用什么来拯救我的“乐器”呢?
对于症状较轻、息肉较小的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疗,如嗓音卫生、发声训练、药物治疗等。
嗓音卫生:尽量改善发音行为,减少导致嗓音问题的行为。
1、不良的发音行为:
2、减少患者导致嗓音问题的因素。
嗓音训练:常作为不想手术,满怀“息肉会自动消失”希望的患者最想选择的治疗方案。但研究认为仅有部分息肉较小的女性及嗓音症状持续时间较短的病患有通过训练达到息肉消除的可能。
对于声带息肉患者的发音训练主要在于改善呼吸、发音以及共鸣之间平衡。要求患者在发音过程中首先不要压紧嗓门,费力地发极为困难的高音或低音, 其次需建立起充分的呼吸动力来支持发音。通过呼吸训练、最长声时训练等,使嗓音得到持续有力的动力支持。
在训练过程中,应注意头部的位置及其运动状态。在发高调音时头部倾向于抬起,下颌向前伸展,而在发低音调时,下颌倾向于向胸部靠近。同时可试着用不同的声音响度进行音调训练[3]。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激素制剂雾化吸入治疗,以减轻黏膜充血水肿;伴有反流性咽喉炎者可辅以抑酸类药物口服
对于症状较重、息肉较大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采用手术治疗。我们常选用支撑喉镜下显微皮瓣手术或者是声带表皮切开术等术式。从而达到尽可能保存黏膜固有层表层的完整性,尽量减少对声门内缘的伤害的目的。这类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如果配合术后适当的嗓音休息,可以达到最佳的恢复效果。
结语
声带息肉虽然看似微小,但它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却不容忽视。从科学的发声习惯到健康的生活方式,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我们嗓音的健康与美丽。
在此,我们呼吁大家,珍惜自己的嗓音,学会科学用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旦发现自己出现声音嘶哑、发音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检查和治疗。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用科学的态度和行动,守护好自己的嗓音健康,让声音成为我们传递美好、传递力量的桥梁。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我们都能拥有健康、动听的嗓音,让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音乐的旋律和诗意的表达。
本文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参考文献:
1. 丁国玉,廖晓耘,余力生. 声带小结及声带息肉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2:102-103
2. 李进让,路平,孙建军. 声带息肉临床形态和病理特征观察.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7;42:585-588
3. 李慧. 声带息肉发病因素的调查分析及康复指导. 中国医药导报 2011;8:13
来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耳鼻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