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北京协和医院尹佳主任写的这本书:过敏医生说
跨个界说一说一个过敏性皮肤病:胆碱能性荨麻疹。
由这个疾病可以延伸到一些过敏性鼻炎,背后过敏机制的复杂性。
有一种由运动、洗热水澡等引起身体核心温度升高所诱发的瘙痒、风团及全身不适症状的皮肤病,称之为胆碱能性荨麻疹。
胆碱能性荨麻疹(CholU)是一种慢性诱导性荨麻疹的亚型,主要症状为瘙痒和/或刺痛、疼痛的丘疹风团。1924年杜克[1]首次描述,这些风团发生在体温升高引起的出汗后,而体温升高是对热水浴、体育锻炼和情绪压力的反应。影响多达20%的年轻人。
一些患者在情绪紧张或吃辣或辛辣食物时会出现症状。
胆碱能性荨麻疹是什么?
主要表现为颈部及躯干出现许多直径1-3mm的点状风团,周围有红晕,可累及身体其他部位。患者常自觉瘙痒、刺痛或灼烧感,有时仅有剧痒而无皮疹,症状通常在1小时内消退。
少数患者还可伴随血管性水肿和晕厥、心悸、腹痛及哮喘等系统性症状。
运动、湿热环境、洗热水澡、情绪激动、饮酒及摄入辛辣食物等导致身体核心温度升高的诱发因素都可能引发胆碱能性荨麻疹。
以上这些因素都有一个共同点——会导致体温上升。也就是说,胆碱能性荨麻疹的发病原理和体温上升脱不开关系。
为什么会发生胆碱能性荨麻疹?
本病的具体病因不明,目前认为组胺、汗液过敏、胆碱能药物、血清因子等因素都可能参与症状的发展。
组胺:研究发现患者发作时血清中组胺水平增高,因此针对本病的治疗中建议将第二代非镇静H1抗组胺药作为一线疗法,可有效控制瘙痒症状。
汗液过敏:人体汗液成分可引起免疫球蛋白IgE介导的过敏反应。有研究发现将患者的血清转移到正常受试者后,自体汗液皮肤检测为阳性,表明这些患者对自己的汗液出现了速发型超敏反应。
胆碱能药物(如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对胆碱能神经节后交感神经的刺激被认为是汗液分泌的中心信号介质,胆碱能药物的皮内注射可以诱发部分患者的胆碱能性荨麻疹症状,但其具体作用及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
血清因子:半数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对真皮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的受体具有自身抗体,进而诱导组胺释放引起皮疹。一项研究用自体血清实验检测这些自体血清因子发现15例患者中有8例显示ASST阳性。
无处不在的过敏刺激
各种各样的过敏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