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身患抑郁不愿就医,不妨来看看这些患者怎么说

余学医生 发布于2023-04-04 17:18 阅读量291

本文由余学原创

据统计,在中国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大部分人诊断为抑郁症。

然而,抑郁症的就医率不足10%。

同样,在各类医疗平台或病友交流群里,也常常看到一些家属的留言或咨询:

家人得了病,却不愿意吃药,不愿去看医生,不知如何是好?

为什么得了抑郁,

却不愿意接受治疗?

在知乎也看到了这样的问题,而且浏览量非常高,可见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也许这些回答中可以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

——认为看病开销大,担心影响家庭经济,更害怕父母和周围的闲话

——来自父母的压力,父母的埋怨和不理解给孩子造成负担

——过不了自己那关,不愿意面对现实

——重度了,还不接受治疗,却幻想会自愈,结果每天都在痛苦中煎熬

——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认为吃了药变好后,生活还是没有意义,索性不吃

这么看来,抑郁朋友不愿意治疗,有来自外界的因素,也有自身的因素。

抑郁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反而可能有加重的风险。

那些接受治疗的人,他们是怎么度过抑郁的呢?

抑郁的时候,你是怎么度过的?

——自救型,认为世界上能让自己变好的只有自己,自己就有一颗要变好的心

——找倾诉的地方,无论是人还是什么树洞,找个地方把情绪发泄出来

——来自亲人朋友的陪伴、关心和照顾,还有可爱的宠物治愈人心

——接受药物治疗,回归正常生活

我们看到,在治愈抑郁症的过程中,少不了自身的信念和坚持。

只要愿意接受治疗,在自己的努力和别人的帮助下,都是可以回归正常生活的。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之外,非常推荐大家尝试另一种有效的干预方式——心理咨询,通过唤起我们自我成长、自我疗愈的心理功能。

研究表明,心理咨询的疗法对于轻中度抑郁症的干预,有效缓解率可达93. 33 %;对焦虑症的干预,有效率可达81.8%。

01

针对一般心理问题、轻度抑郁症、轻度焦虑症

我们可以先尝试恢复自身的心理调节机制,即自愈能力。自然而然去化解自己的心理问题,最终走向自愈。

02

对于正在服药的抑郁朋友
则需要精神心理科医生跟踪心理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用药,保证足量的全程治疗,完全修复大脑功能;
同时通过心理咨询,恢复与生俱来的心理自愈力,应对外界刺激事件,双管齐下,抵抗复发。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