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里春秋 —— 骨质疏松的判读与补钙之道》

史宪杰医生 发布于2025-08-21 09:02 阅读量110

本文转载自医学故事:乡韵


图片发自160App




图片发自160App

《骨里春秋 —— 骨质疏松的判读与补钙之道》


一个二十七岁的姑娘,髋骨的 T 值跌到了 - 3.24,好好的一枝新抽的柳条,像是突然被秋霜打了。我还是把这 "骨里的春秋" 写下来,让后来人知道怎么看骨头里的 "季节",又怎么把 "春天" 请回去。

一、辨秋 —— 骨质疏松的门槛

1. 先听骨头的 "动静"

骨质疏松这东西,刚开始跟没声儿的落雪似的,不疼不痒。等听见 "咔嚓" 一声,那就是松枝断了、瓦片裂了 —— 也就是脆性骨折:轻轻摔一跤手腕就折了,咳两声脊梁骨就裂了。要是年过五十的人,平地坐下去就髋骨疼得站不起来;或是中年女同志,弯腰搬个花盆就背疼得直不起腰,那就得琢磨琢磨,骨头里是不是已经 "下雪" 了。

2. 再看 DXA 的 "尺子"

双能 X 线骨密度仪(DXA)这东西,就像量骨头 "温度" 的尺子。

T 值≥-1.0:那骨头跟青山似的,葱葱郁郁,正是春和景明的时候。

-2.5≤T 值<-1.0:草木开始有点黄了,算是浅秋,叫 "骨量低下"。

T 值≤-2.5:树叶子都落光了,万木霜天,这才叫 "骨质疏松"。

要是再加上一处脆性骨折,那就是 "严冬加暴雪",得叫 "严重骨质疏松" 了。

3. 又查 Z 值的 "镜子"

没绝经的女同志,还有五十岁以下的男同志,得照 Z 值这面 "镜子"。Z 值≤-2.0,说明骨量比同龄人差了不少,得好好找找原因:是内分泌的毛病缠上骨头了?还是风湿这类病把骨头削薄了?或是吃药、遗传、晒太阳太少闹的?这时候可不能随便就说是 "原发性" 的,别让真正的 "病根" 躲在一边偷着乐。

二、寻因 —— 谁偷了骨头里的 "春天"

1. 日光

维生素 D 就像骨头的 "露水",太少了骨头就 "蔫",太多了也不行。血清里的 25 (OH) D<20 ng/mL,那是 "露水太少";20–30 ng/mL,算是 "露水不够"。。

2. 钙流

钙是骨头的 "土"。成年人一天得有 800–1000 mg 的 "土",怀孕喂奶的、上了年纪的,得 1200 mg。"土" 不够,骨头就长不结实。

3. 激素

雌激素是骨头的 "火",绝经了火就灭了,骨头被 "啃" 得就跟野火燎原似的;糖皮质激素是骨头的 "冰",吃久了骨髓都像结了霜。

4. 遗传与疾病

家里要是有弯腰驼背的老人,小辈的骨头往往也早早带了 "秋意"。

三、养春 —— 补钙与治骨的法子

1. 食补 ——"家常便饭里的钙"

牛奶最养骨头:一杯 250 mL 的牛奶,能有 300 mg 钙,酸奶也挺好。石膏点的豆腐、带骨头的小鱼干、芝麻酱、深绿的蔬菜,都是补钙的好东西,跟田埂上的青蛙似的,不起眼但顶用。菠菜、竹笋这些草酸多的,先焯水再过遍水,别让草酸把钙 "捂" 住了。

2. 钙剂 ——"缺了就补点"

要是饭里的钙不够,就吃点钙剂,碳酸钙、枸橼酸钙、乳酸钙都行。碳酸钙便宜量又足,但得靠胃酸 "化" 开,所以饭后吃最好;枸橼酸钙不用胃酸帮忙,空肚子吃也成。一天补 500–600 mg,分几次吃,跟喂鱼似的小口来,别一下子 "冲" 着了。

3. 维生素 D——"太阳给的补药"

缺得多的,先补点大剂量的:维生素 D3 50000 IU,一周一次,连吃 6–8 周;之后改成一天 800–1000 IU 维持着。肝肾功能不好的,就用阿法骨化醇、骨化三醇这些活性的,跟燕子掠水似的,直接就到骨头里去了。

晒太阳也挺好:春末到秋初,上午十点到下午三点,把胳膊脸露出来晒 15–30 分钟,一周两次。皮肤黑的、年纪大的、住得靠北的,就多晒会儿。

4. 抗骨松药 ——"帮骨头撑住劲儿"

抑制破骨的: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唑来膦酸、地舒单抗 —— 就像黄鹂啄虫子,让骨头别被 "啃" 得太厉害。

促进成骨的:特立帕肽 —— 跟春雷催笋似的,让骨头快点长。

双重作用的:罗莫佐单抗 —— 又能挡着 "啃骨头的虫",又能催骨头长,跟春风带雨似的。

选药得看个人情况:肾功能怎么样、钙够不够、有没有颌骨坏死的风险,都得仔细掂量。

5. 负重与平衡 ——"骨头也得练练"

骨头得压一压才能长结实。快走、慢跑、举哑铃、用弹力带,一周练 150 分钟;太极拳、八段锦能练平衡,不容易摔跤折骨头。年轻人更该多跳跳、深蹲,把骨头 "踩" 得结结实实的,踩出春天来。

6. 监测与随访 ——"常来看看骨头"

治了之后,每 1–2 年查一次 DXA,看看骨密度怎么样了;每 3–6 月查查尿 NTX、血 CTX,看看骨头被 "啃" 的程度;肾功能、钙磷、25 (OH) D 这些也得常盯着,别让小毛病变成大问题。



图片发自160App




图片发自160App

尾声 —— 把春光扶上枝头

写到这儿,天也黑了,窗外的灯亮起来,像撒了一地的星星。我想起那个二十七岁的护士,她把检查单藏起来,眼里的慌劲儿藏不住。希望她能看到这些,能在骨头缝里听见春水慢慢淌的声音;也希望更多同行别嫌麻烦,把骨密度仪当探照灯,照照那些早早来的 "霜雪"。等 DXA 的曲线慢慢往上走,维生素 D 的 "露水" 重新把骨头润透了,骨头里的那点绿就会悄悄漫开来 —— 就像朱自清写的荷塘,"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最后总能浮起一池子的月色和蛙鸣。

到那时候,再回头看今天这场 "骨里春秋",就当是长夏里一阵凉风,吹过就散了;而真正的春天,早被我们凭着一粒钙、一滴 D、一次负重训练,重新扶上了枝头。

作者:乡韵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