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RF2-EZH2表观遗传环路驱动胰腺癌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最具侵袭性的癌症之一,其发生发展机制一直是研究热点。最新发表在Nature Cancer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一个关键的表观遗传机制:氧化应激通过NRF2-EZH2信号轴推动胰腺癌前病变向恶性肿瘤的转化。
研究团队建立了一个基于类器官的转化系统,发现过氧化氢等氧化剂虽能诱导类器官恶性转化,但这种作用并非通过基因突变,而是由NRF2-EZH2通路介导。研究发现,即使不使用氧化剂,直接激活NRF2也能通过相同机制触发类器官恶性转化。在人和小鼠PDAC中,NRF2诱导EZH2基因转录,而EZH2反过来激活NRF2编码基因NFE2L2的表达,形成正反馈循环。这一循环还与其他转录因子相互作用,激活维持PDAC代谢需求的基因。此外,自我扩增的NRF2-EZH2表观遗传环路也是炎症驱动胰腺上皮内瘤变向PDAC进展的原因,并且在已确诊的PDAC中上调,其恶性程度通过NRF2与EZH2启动子的结合得以维持。
这项发现为理解PDAC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全新视角,也为开发靶向这一表观遗传循环的治疗策略奠定了基础。
论文标题:
Self-amplifying NRF2-EZH2 epigenetic loop converts KRAS-initiated progenitors to invasive pancreatic cancer
DOI: 10.1038/s43018-025-01003-3
RNA逃避免疫识别的新机制
Toll样受体是识别外源RNA的重要免疫哨兵。其中,TLR7 和 TLR8 通过两个不同的结合口袋识别内体溶酶体产生的 RNA 降解产物。而人体自身的内源性RNA通过化学修饰避免被错误识别,其中假尿苷修饰尤为关键——这正是 mRNA疗法成功用于医疗的关键,但其具体机制一直成谜。
最新发表在Cell的一项研究揭示了这一“免疫隐身”化学修饰的双重机制。首先,核酸外切酶无法有效降解含假尿苷的RNA,导致无法产生TLR拮抗配体;其次,TLR8会忽略假尿苷作为其第一个结合口袋的配体,而TLR7则忽略含假尿苷的RNA作为其第二个结合口袋的配体。有趣的是,医学上使用的N1-甲基假尿嘧啶虽然也能逃逸核酸酶处理,却能直接激活TLR8。
这些发现不仅解释了mRNA逃避免疫系统的分子基础,也为未来RNA药物的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论文标题:
Pseudouridine RNA avoids immune detection through impaired endolysosomal processing and TLR engagement
DOI: 10.1016/j.cell.2025.05.032
糖原代谢异常驱动tau蛋白病变
阿尔茨海默病等tau蛋白病变目前仍缺乏有效治疗方法。近日,一项发表在Nature Metabolism上的研究揭示了tau蛋白病变与糖原代谢之间的重要联系。科学家在tau蛋白病变果蝇模型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部均观察到糖原代谢异常现象。
经研究发现,促进神经元内糖原分解可以显著改善果蝇模型以及额颞叶变性-tau患者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衍生神经元的病理表型。机制研究表明,糖原分解能将葡萄糖代谢导向磷酸戊糖途径,从而缓解氧化应激。这一发现也解释了为何饮食限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这正是通过促进糖原分解来实现的。
图片来源:123RF
更深入的研究揭示了一个恶性循环:tau蛋白可能与糖原相互作用,tau蛋白结合会促进神经元内糖原积累,而糖原积累又会加剧tau蛋白聚集,进一步破坏细胞稳态。这项研究不仅将糖原代谢异常确立为tau蛋白病变的关键特征,更为tau蛋白病变及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新靶点。
论文标题:
Neuronal glycogen breakdown mitigates tauopathy via pentose-phosphate-pathway-mediated oxidative stress reduction
DOI: 10.1038/s42255-025-01314-w.
炎症如何加速肌肉衰老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干细胞功能和数量会逐渐下降,但背后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最近,一项发表在Nature Aging上的研究揭示了系统性炎症如何通过表观遗传调控导致肌肉干细胞(MuSC)衰老和铁死亡。
研究人员发现,衰老相关的炎症会降低肌肉干细胞中H4K20的单甲基化水平,破坏其静息状态,并诱导铁死亡。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炎症信号会抑制Kmt5a酶的活性——该酶负责催化H4K20me1的沉积,从而导致抗铁死亡基因的表观遗传沉默。这一变化进一步引发异常的铁代谢、活性氧水平升高和衰老MuSC的脂质过氧化,最终加速肌肉干细胞的衰老和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小鼠12个月时(相当于人类中年)开始长期抑制系统性炎症,可以有效防止肌肉干细胞的铁死亡,维持其数量,并显著改善肌肉再生和功能恢复。这些发现不仅揭示了系统性炎症与肌肉干细胞衰老之间的表观遗传联系,也为对抗与年龄相关的肌肉退化提供了潜在的治疗策略。
论文标题:
Epigenetic erosion of H4K20me1 induced by inflammation drives aged stem cell ferroptosis
DOI: 10.1038/s43587-025-00902-5.
LAG-3抑制T细胞新机制
在自身免疫疾病治疗领域,靶向致病性T细胞进行治疗一直是个难题。LAG-3是一种抑制性检查点受体,特异性地表达在活化的T细胞上。虽然已知它能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I类分子(MHC class II)结合,但Cell杂志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仅靠这种相互作用并不能充分发挥LAG-3的抑制功能。
研究人员发现,LAG-3必须与T细胞受体(TCR)保持空间上的邻近性,而这种邻近性需要同源肽-MHC class II复合物的介导。在分子机制上,LAG-3通过其胞内FSAL基序与TCR信号组分CD3ε形成凝聚体,从而破坏CD3ε与淋巴细胞特异性蛋白激酶(Lck)的结合。
基于这一发现,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Fc减弱的LAG-3/TCR抑制性双特异性抗体。这种创新疗法能够绕过对同源肽-MHC class II复合物的依赖,有效地抑制CD4+和CD8+T细胞,并在小鼠模型中显著缓解自身免疫症状。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LAG-3调控T细胞的精细机制,还为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T细胞驱动型自身免疫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论文标题:
Proximity between LAG-3 and the T cell receptor guides suppression of T cell activation and autoimmunity
DOI: 10.1016/j.cell.2025.06.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