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入医:肿瘤诊疗里的“新鲜佐料”!

史宪杰医生 发布于2025-08-02 12:52 阅读量370

本文转载自医学故事


图片发自160App

AI入医:肿瘤诊疗里的“新鲜佐料”



2025年盛夏,上海某会议室里,空调嗡鸣混着咖啡香。秦叔逵教授坐在台前,说起AI给肿瘤医生当助手的事儿,语调平平,倒像聊菜场新上市的时蔬——这AI呀,早不是论文里的缥缈概念,悄悄溜进诊室、实验室,帮着看病、做研究,连新药研发都添了把快火。



一、政策开道,AI成了“医疗实习生”

国家卫健委、药监部门前些年就给AI亮了绿灯,国产大模型一突破,更像给医疗场域装了新引擎。秦教授总说:“医生不用懂算法,就像开车不用会造发动机,会用工具就行。” 从前医护对AI犯怵,觉着是信息科的“高科技玩具”,如今不一样了——2025年这场CSCO智慧医疗研修班,专教大家把AI当助手使:诊断时帮着分析影像,治疗中模拟方案,连病历都能智能整理,省了不少熬夜加班的功夫。

政策推着,技术逼着,AI就这么从“远处看”变成“手头用”。就像菜场摊主学会用电子秤,称得准、算得快,医生也慢慢习惯让AI搭把手,把琐碎活计交出去,空出脑子想更要紧的事儿。



二、跨学科烩菜:医学、AI、管理凑成一桌席

研修班有意思,请来外科、内科、放疗科的大夫,还拉上懂智慧医疗的技术专家,像把辣椒、茄子、葱姜烩成一锅乱炖,反倒滋味无穷。秦教授常说:“AI在医疗里的应用,从前像碎瓦片,现在得拼成整张图。” 北大肿瘤医院就是例子,2020年用上智能病历系统,甲级病历率“噌”地蹦到95%,门诊病历合格度也提了档次——从前病历里的琐碎,如今被系统理顺,临床和研究都顺了路。

这跨学科就像做菜,医学是块肉,AI是把菜,管理当调料,少了哪样都出不了好滋味。研修班想教的,就是让不同行当的人唠到一块,把AI的价值看全乎了:从门诊看病、病房管理,到新药试验设计,都能掺点AI的“鲜”。



三、新药快跑:从实验室到病床的“加速赛”

肝癌治疗的变化,最能瞧出AI和新药研发的交情。秦教授总念叨:“从前肝癌治疗苦,2007年才等来索拉非尼,像在窄路上踽踽走;如今一二线药有20种,路宽得能跑马车。” 这背后,除了科研使劲,也有AI帮忙——从靶点筛选到临床试验,AI能掐着时间算,帮着破“研发慢、上市晚”的困局。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的专委会,就想当这“牵线人”:一边接起实验室和病床,让新药快点碰面病人;一边串起国内药企和国际巨头,把研发周期压短。就像菜场里的菜,刚摘下来就送进厨房,新鲜着呢。



四、尾声:AI入医,是碗“舒坦汤”

智慧医疗这事儿,像慢慢熬好的汤,AI是那味鲜料。从诊室里的诊断,到实验室的新药,再到跨学科的碰撞,都在把肿瘤治疗变得更聪明、更贴心。秦教授说,这不是赶时髦,是让病人真真切切受惠——就像夏日里喝碗凉茶,舒坦,还实在。

往后的日子,AI兴许还会变着法儿帮医生忙,就像菜场里总冒出新菜色。咱们等着瞧,这碗“医疗汤”,还能炖出多少新滋味。



作者:乡韵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