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一名军医的亲历与告白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在我四十二载的军医生涯里,手术刀切开过无数病灶,却始终切不开那些刻在心底的滚烫记忆。从西京医院的手术台到川藏线的云端,从战机呼啸的停机坪到星辰闪耀的航天城,我见过太多冲锋的背影、坚毅的眼神、滚烫的鲜血,他们用生命告诉我: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就在我们身边。
一、神经外科楼的生命之光
西京医院神经外科楼的灯光,总比城市的晨曦醒得更早。老主任常说:“开颅不是修理机器,这头皮底下装着的是一个兵的魂,是家国的根。”那年秋天,一名工兵连战士被排雷冲击波掀飞的石块砸中颅脑,我们在无影灯下奋战九小时,晨光爬上窗台时,手术衣后背已浸出深色云团。
战士醒来,右眼缠着纱布,左手先摸到军帽:“医生,我还能排雷不?”护士递过镜子,他摸着纱布笑:“这下成‘独眼神枪手’,更得把剩下的雷排干净!”同病房战友带来训练场上的野菊花,他分发给我们,花瓣沾着高原的风。后来他来信说,排雷时总想起手术台的灯光,“那光比探照灯还亮”。
有次连做四台手术,天刚亮我走出楼门,台阶上坐着个年轻士兵,打开铁皮饭盒,六个白面馒头冒着热气:“俺排长在里面抢救,炊事班说医生们熬了通宵,得垫垫肚子。”麦香混着晨光漫过来,我忽然懂了,战士的可爱不在壮举里,就在这朴素的惦记中,像楼前的梧桐树,默默把根扎进泥土。
二、旋翼下的生命航线
调到成都军区总医院第三年,我遇见了邱光华。这位陆航团特级飞行员,飞行服袖口磨出毛边,肩章却擦得锃亮。那年夏天,川藏线上海通兵站干部突发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泥石流阻断道路,邱光华驾米-17在高原大雾里穿行了两次,第一次失败,两天之后才到达。
“医生坐稳喽,前面山坳风邪乎!”他吼着,操纵杆在手中活了过来。强气流猛地拽下机身,他指节泛白,护目镜后眼睛发亮:“高度300,速度120,右前方有高压线!”安全员喊迫降,他红了眼:“不行!要去救人!”最终,直升机像倔强山鹰掠过贡嘎雪峰,把病员平安接回成都。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邱光华再驾机冲向震区,米-17在浓雾中撞上山崖。清理残骸时,仪表盘上的血迹已凝固成红杜鹃。他儿子捧着飞行日志,最后一页写着:“多送一份物资,就多救一条命。”边角还粘着片风干的映山红。
从震区回撤,藏族阿妈硬塞给我们风干肉:“邱机长是天上的雄鹰,永远看着我们。”背篓里的毡靴针脚歪扭,鞋口缝得老高,说能挡齐膝的雪。下山路滑,阿妈拄杖送了很远,夕阳把她的影子拉成长绳,连着大地与天空。
三、蓝天铸剑的赤子心
到空军总医院时,新机型正列装。停机坪的风带着煤油味,试飞大队有位“拼命三郎”,每次体检都盯着CT片问:“这血管扛得住8个G的过载不?”他眼里的光比战机尾焰还烈,“国家造这铁鸟不容易,我得摸透它的脾气”。
我还给一位特级飞行员做过脑瘤手术,肿瘤离运动神经仅毫厘。手术后晨光映在他脸上时,他醒来说:“我啥时候能开机?”康复时,他绑护具在跑步机上练耐力,汗水在地板晕开小圈。半年后,他驾机掠过天空,座舱盖反射的阳光像流动的勋章。
四、星辰大海的守护者
到了306医院投入到神舟十一号任务中,英雄航天员景海鹏在天宫二号驻留三十天。深夜值班时,他们对着地球敬礼,蓝色星球在身后转动,眼泪突然模糊了视线。四子王旗草原,他们返回时笑着说:“太空很美,但家更亲切。”
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则看到了信息通信部队的工程师守在深山机房,迷彩服沾着静电贴,像落了层星。有位负责测控的,三天三夜没合眼,眼里布满血丝,却能报准航天器坐标:“这些数据藏着航天员的呼吸,一点都不能错。”机房角落,保温杯的茶渍结了壳,像块浓缩的时间。
网络空间部队的营区静得能听见服务器嗡鸣。有位女兵为破解程序,在机房睡了半个月,头发打结,成功时对着屏幕敬礼。她桌上的多肉胖乎乎的,是老家带来的:“在没太阳的地方也能活。”深夜查岗,月光把她的影子投成直天线,一头连大地,一头接苍穹。
五、永不褪色的赤诚
如今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九医学中心,窗外远眺中国共产党党史馆,我眼前总浮现那些身影:送馒头的士兵,旋翼下的邱光华,蓝天里的试飞员,太空敬礼的航天员,机房里的工程师和女兵……他们从不说自己可爱,却用生命写着忠诚与担当。
今天八一,我给手术刀消了毒,阳光照在刀刃上,像落了颗星。这刀切开过无数病灶,却切不开那些藏在皮肉下的滚烫——是神经外科楼的晨光,是旋翼下的血痕,是蓝天里的赤诚,是星辰间的守望。
谁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他们,是千千万万像他们一样的军人。他们的可爱不在欢呼里,而在风雪边关的脚印里,在震区废墟的身影里,在万米高空的坚守里,在九天之上的回眸里。他们是和平的脊梁,是岁月静好的基石,是共和国永不褪色的赤诚。
他们,就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