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周退休前是工厂里的技术员,一辈子和机器打交道,性子像拧得紧的螺丝钉,踏实又执拗。退休后,他突然爱上了登山,说山里的空气能洗净肺里的烟火气,脚踩石阶的踏实感,比当年看机器运转还让人安心。可谁也没想到,一场和心脏有关的“挑战”,正藏在他登山的路上。
老周有多年的高血压,只是一直没当回事,觉得偶尔头晕歇歇就好。直到有一回,他爬社区后面的小山,才爬到一半,突然感觉胸口发闷,像被一块湿布捂住,气也喘不匀。他咬咬牙想坚持,可眼前的石阶开始晃,腿也发软,吓得他赶紧坐下,好半天才缓过劲。去医院一查,医生严肃地说:“这是心力衰竭的苗头,心脏泵血不给力,再这么折腾,迟早出大问题。” 老周这才知道,自己的心脏,早已不是那个 “铁打的泵”,而是个需要细心呵护的 “老伙计” 。
一、“心” 病初遇,重新认识心脏
心力衰竭,这词儿老周头回听着这么扎耳。医生解释,心脏就像个不知疲倦的水泵,可高血压长期 “折腾” 它,加上年纪大了,心肌也慢慢 “使不上劲”,泵血能力打了折扣,身体得不到足够血液,就会 “闹脾气”。老周的左心开始有点 “力不从心”,血液容易在肺部淤积,所以登山时才会胸闷、气促,这就是左心衰竭的征兆。
老周像听机器故障分析一样,把医生的话记在心里。他这才明白,心衰不是突然 “罢工”,而是心脏在长期磨损后,发出的 “求救信号”。它分好几种类型,按位置有左心、右心、全心衰竭;按急缓有慢性和急性;还能根据射血分数分成不同情况。自己这情况,得小心养护,再像以前一样硬扛登山,只会让心脏更 “累” 。
二、登山诱惑,与 “心” 共赴的纠结
老周心里,登山的诱惑像春天的草,使劲往外冒。那些晨雾里的山径、山顶的日出,还有石阶上自己踩出的脚印,都是他舍不得放下的 “瘾”。可医生的话又像警钟,敲得他心慌。他开始琢磨,难道以后真的不能登山了?
后来,老周试着和心脏 “商量” 。他又找医生评估,医生看他态度认真,仔仔细细检查后,说:“想登山也不是不行,但得选对方式,让心脏慢慢适应。” 老周像得到 “特赦令”,眼睛一下子亮了。他选了城郊一座平缓的小山,山路短,台阶也不陡,像给心脏找了条 “轻松赛道” 。
出发前,老周像给机器做保养一样准备:头天晚上早早睡,让心脏 “充满电”;不吃太饱,免得血液都去帮肠胃,让心脏 “忙不过来”;还把医生开的药装在小盒里,揣在口袋,像揣着 “定心丸” 。
三、登山路上,与 “心” 相伴的试探
那天清晨,老周又踏上了山径。山风轻轻吹,树叶沙沙响,可他的脚步比以前轻了许多,也慢了许多。每走几步,他就留意自己的呼吸、心跳,像在和心脏 “对话” 。走了一段,胸闷的感觉果然又隐隐冒头,他赶紧停下,找块石头坐下,深呼吸,让心脏缓口气。
“原来真得慢慢来。” 老周心里想着,调整节奏,一步一步,不再着急。遇到年轻人从身边快步超过,他也不羡慕,心里念叨着:“咱比不了速度,比的是和心脏好好相处。” 累了就歇,喝点水,看着山景发会儿呆,听鸟儿在枝头叫,感觉心脏也跟着慢慢 “喘匀了气” 。
可爬山哪能事事顺,有一回,老周没留意,多走了一段路,突然觉得胸闷加重,头晕乎乎的,腿也像灌了铅。他心里 “咯噔” 一下,想起医生的话,不敢耽搁,赶紧往山下走。回到家,他把这次的 “状况” 记在本子上,下次登山,路线又短了些,节奏更缓了些。
四、“心” 路磨合,找到共处的滋味
慢慢的,老周和心脏在登山路上,磨合出了 “默契” 。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停,什么时候能慢慢走;心脏也好像 “明白” 了老周的心意,不再轻易 “闹脾气” 。有时候,爬到半山腰,山风裹着树叶的清香,吹在脸上,老周会忍不住笑,觉得自己和心脏,就像两个 old friend ,一起在这山路上,找回生活的自在。
身边的老伙计们听说了,有的佩服,有的担心,老周就给他们讲:“心衰不是洪水猛兽,懂它、护它,照样能爬山看景。” 他把自己的 “登山心经” 分享出去:选对山、备好药、跟着身体感觉走,别硬撑,累了就歇。就像机器得定期维护,心脏也得在这些小心思里,慢慢恢复力气。
后来,老周的登山范围慢慢扩大,有时也会挑战稍微高一点的山,但始终把心脏的 “感受” 放第一位。他说,现在爬山,看的不只是风景,更是和心脏一起 “闯关” 的过程。每一次顺利登顶,每一回平安下山,都是他和心脏 “合作” 的小胜利。
生活里,心衰就像老周特殊的 “旅伴”,跟着他走过山径,也教会他珍惜。老周不再是那个只知道硬扛的 “螺丝钉”,而是学会了和身体和解,和心脏好好相处。他的故事,也在老伙计们中间传开,让更多人明白:心衰不可怕,只要摸清它的脾气,照样能拥抱山水,把日子过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如今,老周还常去登山,山风里,他的脚步稳稳当当,心脏也在慢慢变强,在每一个晨雾弥漫的山径,在每一次心跳与脚步的呼应里,慢慢写下去,写成一段和生命和解、与自己相伴的温暖篇章。
作者:乡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