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故事.健康 中华医学会理事 神经外科教授
在现代医学的宏大版图中,我们手持一份详尽的健康指南。这份指南涵盖了疾病的识别、风险的预防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犹如一张精确的地图,为我们的健康之路指明方向。然而,地图本身并不能带领我们前行,真正踏上旅程并决定路径的,是我们自己。医学提供了方向和工具,而健康之旅的每一步,都需要我们亲自去丈量。
对真疾病:尊重医学,精准干预
当我们直面真正的疾病时,医学成为了我们不可或缺的指南针。它引导我们以科学的方式诊断疾病,尊重疾病的本质,进而运用现代医疗技术进行精准干预。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我们可以借助药物、手术或其他先进的医疗手段来对抗病魔。
以糖尿病为例,这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慢性疾病。医学告诉我们,糖尿病的治疗并非仅仅依赖于药物控制血糖。首先,通过专业的诊断,包括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等,医生能够准确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类型。然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可能包括使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胰岛素等,以调节血糖水平。但这仅仅是开始,真正的康复之路还需要患者自身做出积极的改变。患者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取;同时,规律的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每周坚持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游泳等,这有助于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更好地控制血糖。此外,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对于稳定血糖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
再如癌症,现代医学拥有多种先进的治疗手段,如手术切除、化疗、放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在诊断方面,通过影像学检查(如 CT、MRI)、病理活检等方法,能够明确癌症的类型、分期,为后续的精准治疗提供依据。以早期肺癌为例,手术切除可能是主要的治疗方式,通过精准的手术操作,切除病变组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而对于中晚期癌症,可能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化疗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此时,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接受治疗,同时注意饮食营养的补充,以增强身体对化疗的耐受能力。放疗则是利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皮肤的护理,避免射线对皮肤造成损伤。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近年来癌症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它们能够更精准地作用于癌细胞,副作用相对较小。但这些治疗方法都需要患者与医生密切配合,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在面对真正的疾病时,医学的干预为我们提供了战胜病魔的可能性,但最终的康复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身的努力和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变。我们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对亚临床异常:运动为盾,营养为矛
在健康与疾病之间,存在着一个微妙的过渡阶段 —— 亚临床异常。这个阶段,身体已经出现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但尚未发展成明显的疾病。此时,我们需要主动出击,运用运动和营养这两大有力武器,维护身体健康。
运动,无疑是我们抵御疾病的坚固盾牌。它对身体的益处是多方面的。从免疫系统的角度来看,规律的运动能够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身体的免疫功能,使我们更有能力抵御病原体的入侵。研究表明,每周进行适量运动的人群,患感冒等常见疾病的概率明显低于缺乏运动的人群。而且,运动还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加速废物的排出,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内环境稳定。对于心血管系统,运动可以增强心脏的功能,降低血压,改善血脂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例如,长期坚持有氧运动,能够使心脏的心肌增厚,心脏的泵血能力增强,同时还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 “好胆固醇”)的含量。
在亚临床阶段,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至关重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有氧运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慢跑、骑自行车、跳绳等。这些运动能够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的耐力。一般建议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者 75 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如果身体条件允许,还可以适当加入力量训练,如使用哑铃进行简单的手臂力量练习,或者进行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训练,这有助于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使身体在休息时也能消耗更多的能量。
营养,则是我们进攻疾病的锐利长矛。通过均衡的饮食,我们为身体提供了修复损伤、维持生理功能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在亚临床阶段,合理的饮食结构尤为关键。首先,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细胞的修复和再生起着关键作用。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包括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奶制品等。例如,每天摄入一个鸡蛋、一杯牛奶、适量的瘦肉或鱼类,能够满足身体对蛋白质的基本需求。其次,碳水化合物的选择也很重要,应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面包、白米饭、白糖等)的摄入,增加全谷物、薯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取。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维持肠道健康,同时还能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避免血糖的快速上升。此外,脂肪的摄入要适量,并且要选择健康的脂肪,如橄榄油、鱼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这些脂肪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保护心血管健康。同时,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能够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抗自由基的损伤。
医学在这个阶段为我们提供了监测和评估的手段,如定期的体检、血液检查、基因检测等,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身体的细微变化。而我们则需要将运动和营养融入日常生活,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将亚临床异常扼杀在萌芽状态,维护身体的健康平衡。
对无意义波动:放下执念,关注身心感受
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受到一些无意义波动的干扰,比如体检报告上某些指标的细微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并不真正反映我们的健康状况。此时,我们需要学会放下对这些数据的过度执念,将注意力重新聚焦到自己的身心感受上。
身体是一个高度智能的系统,它会通过各种方式向我们传达信息。我们要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关注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变化。例如,当我们感到疲劳时,可能是身体在提醒我们需要休息了,此时不要一味地强撑,而应该适当调整工作和生活节奏,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是身体自我修复和恢复的重要过程,良好的睡眠质量能够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增强身体的抗压能力。再如,当我们出现头痛、胃痛等症状时,不要仅仅依赖药物来缓解,而要思考这些症状背后的原因。是因为近期压力过大,情绪紧张,还是饮食不规律导致的?通过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情绪状态,我们往往能够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调整。
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长期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可能会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的不适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免疫力下降等。因此,我们要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学会及时调整情绪。冥想和瑜伽是两种非常有效的放松方式。冥想能够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平静内心,减轻焦虑和压力。每天花 15-30 分钟进行冥想练习,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和身体感受,能够让我们的身心得到深度的放松。瑜伽则通过各种体式和呼吸练习,调节身体的能量流动,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力,同时也有助于缓解情绪压力。此外,培养兴趣爱好,如阅读、绘画、音乐等,也能够帮助我们转移注意力,缓解负面情绪,让身心得到愉悦和放松。
在这个过程中,医学可以作为我们的辅助工具,当我们对身体的某些变化感到困惑或担忧时,可以咨询医生的意见,通过专业的检查和诊断来排除潜在的健康问题。但我们不能过分依赖医学检查的结果,而忽略了自己的身心感受。毕竟,我们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只有我们自己最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情绪状态。
健康并非仅仅取决于实验室里的完美数据,更体现在身体在应对各种挑战时所展现出的韧性。当我们开始科学运动、回归自然节律,用心去感受和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时,即使体检报告上的某些数字依然存在波动,我们的生命也已在悄然间重获平衡。医学是我们前行的地图,它为我们指引方向,但真正决定旅程走向和体验的,是我们自己。让我们勇敢地成为自己健康的行者,用坚定的步伐和积极的行动,绘制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