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医学:肺小结节

史宪杰医生 发布于2025-06-16 09:25 阅读量1034

本文转载自医学故事


图片发自160App

桂芬的肺小结节

老街深处的老槐树抽出新芽时,董瑞诊室的文竹绿得透亮。褪色红纸上的“康益德”三字浸着药香,李桂芬攥着CT报告站在门口,那页纸像块烙铁烫得心口发慌。

一、檐下的阴影

社区医院CT机吐出的片子上,那个8mm的磨玻璃影让桂芬慌了神。外科医生说“超过8mm需手术”,肿瘤科医生让“三个月后复查”。夜里听着窗外风声,她总觉得胸口埋着颗炸弹,失眠、厌食,连最爱的京剧都失了味。

邻居王大妈端来绿豆粥:“我外甥女在董瑞大夫那吃了半年药,结节没了。”桂芬揣着疑心摸到诊所。董瑞递来温热的大麦茶,听她絮叨完咳嗽、腰酸、失眠,才指着CT说:“结节形态规整,先别急。”号脉时他说:“脉沉细,舌质淡白有齿痕,是阳虚生痰瘀。”不像西医只谈数据,他把“阳化气,阴成形”说得像拉家常。

二、药香里的光阴

“董氏金甲散结方”里有穿山甲、鳖甲软坚,黄芪、党参温阳。桂芬看着药师在药柜间穿梭,甘草甜、陈皮香混着苦涩味,让她想起奶奶的“良药苦口”。砂锅文火慢煎时咕嘟作响,药香引来了窗台上的麻雀。

头几天药苦得捏鼻灌,可喝完胃里暖,睡得也踏实。两周复诊,董瑞调了药方:“肺结节关联脾肾,脾虚生痰,肾阳不足则瘀浊堆积。”桂芬渐渐懂了,中医看的不是结节,是整个人。董莹主任问诊时连她跟老伴拌嘴都问到了:“肝郁也会生痰呢。”

她开始做护肺操,吃小米粥温补,不再盯着片子发愁。公园广场舞的队伍里,又多了她的身影。

三、实验室里的灯火

桂芬不知道,她的每副药都凝结着科研心血。“经典名方实验室”里,显微镜下是肺结节切片,电脑在分析病例数据。董莹对着屏幕和江西专家连线:“李阿姨痰湿改善,但舌质仍暗,需加强活血。”

墙角古籍从《黄帝内经》到《千金要方》,书页贴满便签。董瑞常说:“中医根在古籍,路要往新处走。”那本《中西医结合诊治肺结节》里,全是CT影像与舌苔脉象的对照。一次复诊,桂芬听见他给学生讲课:“8mm结节缩到5mm,中医看是阳气振奋,西医讲可能是抑制了血管生成。”

四、老街上的春天

夏天复查时,CT医生惊讶:“快成微小结节了!”桂芬攥着报告跑到诊所,董瑞笑着调方:“还得巩固阳气。”窗台上的文竹挂着水珠,她看董瑞鬓角的白发,想起初来时光景——如今人胖了,脸色红润,邻居都说她“越活越年轻”。

她递上刚摘的莲蓬:“尝尝自家池塘的。”董瑞剥开莲子:“莲心虽苦,正好清热安神。”两人聊起物价、孙辈,谁也没提结节,仿佛那只是场远去的风寒。

走出诊所,阳光透过槐树叶隙落了一地碎金。桂芬吸着泥土、药香和家家户户的饭香,看天蓝得像绸缎。此刻实验室的灯还亮着,药柜里的药材静静等着配伍,而城市各处,正有许多人在中医的守护下,迎向属于自己的春天。这棵扎根千年的古树,正抽着新枝,在岁月里撑起荫凉。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