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维生素及活性营养成分补充!

史宪杰医生 发布于2025-06-10 07:16 阅读量614

本文转载自医学故事

医学故事.健康  中华医学会理事 神经外科教授



图片发自160App

老年人维生素及活性营养成分补充

梁庆伟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营养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维生素及活性营养成分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关键物质,但老年人因生理机能衰退、膳食摄入不足、慢性疾病影响等因素,普遍存在多种营养素缺乏的现象。本文从老年人的营养需求特点出发,分析常见维生素(如维生素A、D、B族、C、E)及活性成分(如钙、镁、Omega-3、辅酶Q10、益生菌等)的缺乏现状、对健康的影响及补充策略,结合最新研究证据,探讨合理补充的科学依据与注意事项,为改善老年人营养状况、预防相关疾病提供理论参考。


一、老年人的营养需求特点

(一)生理机能衰退对营养吸收的影响

老年人胃肠道功能减退,胃酸分泌减少、肠道蠕动减缓,导致营养素消化吸收率下降。例如,胃黏膜萎缩可使维生素B12的内因子分泌不足,影响其吸收;肝胆功能衰退导致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代谢效率降低。此外,肾脏功能下降影响维生素D的活化(肾脏将25-羟基维生素D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进一步加剧营养素缺乏风险。

(二)代谢与能量需求的变化

老年人基础代谢率每10年约下降2%-3%,能量需求减少,但对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需求并未降低。例如,蛋白质合成能力下降,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以维持肌肉量;抗氧化营养素(如维生素C、E、硒)的需求增加,以应对氧化应激导致的衰老和慢性病风险。

(三)慢性疾病与药物的影响

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在老年人中高发,疾病本身或治疗药物可能干扰营养素代谢。例如,二甲双胍长期使用可能影响维生素B12吸收;利尿剂可能导致电解质(如钾、镁)流失。此外,食欲减退、牙齿缺失、独居等社会因素也常导致膳食摄入不均衡。


二、老年人常见缺乏的维生素及活性营养成分

(一)维生素类

1. 维生素D

维生素D不仅调节钙磷代谢,还参与免疫调节、肌肉功能和认知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0岁以上人群维生素D缺乏率达40%-70%,尤其在光照不足的地区。缺乏维生素D会增加骨质疏松、跌倒、呼吸道感染及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老年人维生素D的推荐摄入量为800-1000 IU/天,膳食来源包括鱼类、蛋黄、强化食品,但多数老年人需通过补充剂获取。

2. 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依赖内因子吸收,老年人因胃黏膜萎缩导致内因子减少,缺乏率可达10%-30%。缺乏可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周围神经病变及认知功能下降。膳食中动物肝脏、肉类、乳制品是主要来源,但对于素食者或吸收障碍者,需通过肌注或高剂量口服补充(250-1000 μg/天)。

3. 维生素B9(叶酸)与B6

叶酸缺乏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相关,后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人叶酸推荐摄入量为400 μg/天,新鲜蔬菜、豆类是主要来源,但烹饪损失率高达50%-90%。维生素B6参与神经递质合成,缺乏可能导致抑郁、免疫功能低下,推荐摄入量为1.7 mg/天(男性)和1.5 mg/天(女性)。

4. 维生素C与E

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老年人缺乏易导致伤口愈合缓慢、感染风险增加。推荐摄入量为100 mg/天,新鲜水果(如柑橘、猕猴桃)和蔬菜是良好来源。维生素E是脂溶性抗氧化剂,缺乏与动脉粥样硬化、白内障相关,推荐摄入量为15 mg/天,坚果、种子及植物油中含量丰富。

(二)活性营养成分

1. 钙与镁

钙是维持骨骼健康的关键矿物质,老年人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 mg/天,但我国老年人平均摄入量仅达推荐量的50%。镁参与300多种酶反应,缺乏与高血压、心律失常相关,推荐摄入量为男性420 mg/天、女性320 mg/天。乳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是钙镁的主要来源,吸收不佳者需补充钙剂(如碳酸钙、柠檬酸钙)和镁剂。

2. 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

Omega-3(EPA和DHA)具有抗炎、调节血脂的作用,可降低冠心病、关节炎及认知衰退风险。老年人推荐摄入量为250-500 mg/天,主要来源于深海鱼类(如三文鱼、鲭鱼),膳食不足者可服用鱼油补充剂。

3. 辅酶Q10

辅酶Q10是线粒体能量代谢的重要辅酶,随年龄增长合成减少,60岁以上人群体内含量仅为年轻人的50%。缺乏与心力衰竭、肌肉无力相关,补充剂量通常为100-200 mg/天,可改善能量代谢和心血管功能。

4. 益生菌与益生元

老年人肠道菌群失衡,有益菌减少,易导致便秘、免疫力下降。补充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菌)和益生元(如低聚果糖)可调节肠道功能、增强免疫,推荐每日活菌量≥10^9 CFU,结合膳食纤维摄入效果更佳。


三、营养成分补充的必要性与科学依据

(一)预防营养缺乏相关疾病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合理补充维生素D可降低老年人骨折风险30%-50%,改善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维生素B12补充可缓解神经病变症状,提升认知评分。Omega-3补充剂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有显著改善作用,辅酶Q10可辅助治疗心力衰竭,降低住院率。

(二)延缓衰老与改善生活质量

抗氧化营养素(维生素C、E、硒)可减少自由基损伤,延缓细胞衰老;益生菌通过调节肠道-脑轴,可能改善老年人焦虑、抑郁状态。此外,充足的营养补充有助于维持皮肤、黏膜健康,提升整体生活质量。

(三)特殊人群的强化补充需求

对于独居老人、吞咽困难者、慢性病患者或术后康复者,单一营养素或复合补充剂(如老年专用多维片)可作为膳食的有效补充。例如,糖尿病患者需注意维生素D与血糖的协同调节,肾病患者需调整维生素D和磷的摄入量。


四、补充方式与注意事项

(一)膳食优先,补充剂为辅

首先通过均衡饮食摄入营养素,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蔬菜(≥300g)、水果(200-350g)、全谷物、优质蛋白及乳制品。例如,每天饮用200-300ml牛奶,每周食用2-3次深海鱼。

(二)合理选择补充剂

1. 剂量与形式:脂溶性维生素(A、D、E、K)易蓄积,需避免过量(如维生素D每日不超过4000 IU);水溶性维生素(B族、C)过量可随尿液排出,但仍需参考推荐量。钙剂中柠檬酸钙适合胃酸缺乏者,铁剂宜饭后服用以减少胃肠刺激。

2. 生物利用度:液体剂型或咀嚼片可能更适合吞咽困难的老年人;脂溶性维生素随餐服用可提高吸收率。

3. 药物相互作用:例如,华法林与维生素K拮抗,补充时需监测凝血功能;钙剂与甲状腺药物需间隔2小时服用。

(三)个体化评估与监测

老年人在补充前应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如血清维生素D、B12水平检测),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制定方案。长期补充者需定期复查,避免过量风险(如维生素A过量导致肝损伤,钙过量增加肾结石风险)。

(四)警惕虚假宣传与误区

区分保健食品与药品,避免盲目相信“包治百病”的夸大宣传。例如,益生菌不能替代抗生素治疗感染,Omega-3不能替代降脂药控制血脂。补充剂不能替代健康生活方式,需结合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综合措施。


五、结论与展望

老年人维生素及活性营养成分的补充是维持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环节,需基于生理特点、膳食现状及个体健康状况制定科学方案。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营养素之间的协同作用(如维生素D与钙、Omega-3与辅酶Q10的联合效应)、精准补充的剂量-效应关系,以及基于肠道菌群、基因多态性的个性化营养干预策略。临床实践中,应加强多学科合作,通过营养师、全科医生与老年人的沟通,提高补充的依从性和安全性,最终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


[5]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Dietary Supplement Fact Sheets: Older Adults[EB/OL]. https://ods.od.nih.gov, 2024.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