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赏析
诗句出处与创作背景
这几句诗出自毛泽东的《清平乐·会昌》。此词写于1934年,当时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对红色根据地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形势危急,红军准备长征。毛泽东被排挤出了领导集团,在会昌养病并进行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1929年,毛泽东为开辟赣南根据地,率领红军到过会昌,以后又常途经和居住在这里。这首词便是他在会昌登山后所作。
诗句原文及译文
原文
《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译文
东方即将露出曙光,不要说你出发得早。我走遍了青山绿水,人依旧保持着旺盛的精神,这里的风景格外美好。会昌县城外的山峰,连绵起伏一直连接到东海。战士们指着南方的广东方向,那边的草木更加茂盛葱茏。
诗句寓意与情感表达
寓意
- “东方欲晓”,既描绘了自然景象中黎明前的时刻,也象征着革命形势即将迎来新的转机,表达了作者对未来充满期待,相信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就在前方。
- “莫道君行早”,化用旧谚“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是一种自我激励和对同志们的劝勉,体现出自强不息、不甘落后的精神,激励人们要不断前进,不要满足于现状。
- “踏遍青山人未老”,“踏遍青山”意味着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和漫长的革命征程;“人未老”表达了尽管历经岁月的洗礼和磨难,但人的精神依旧旺盛,斗志依然昂扬,体现了伟人一贯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豪迈气概。
- “风景这边独好”,一方面是实指会昌当地的自然风光优美,另一方面更寓意着在当前艰难的革命形势下,这里的革命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希望,表达了对自己所坚持的事业的高度肯定和自信。
情感表达
整首词上片主要抒情,巧妙地运用早晨的自然景色来暗示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表达了诗人对革命前途的乐观;下片主要写景,描绘了会昌城外的壮丽山河和战士们的昂扬状态,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展望,同时也隐约表露了词人在当时处境下的忧虑和愤懑,但乐观与豪迈始终是情感的主基调。
诗句引用示例
2013年1月1日,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他强调,辉煌成就已载入民族史册,美好未来正召唤着我们去开拓创造。让大家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桃子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少年时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少年时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虽然韶华不为少年流,但无论我们行走多远,归来仍是少年。新的出发,就有新的理想,新的开始孕育新的希望,即使前途险阻,也风雨无惧,因为坚信: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因为笃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回首来时路,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试看脚下路,昂首阔步向前迈,就让我们再一次把酒临风,登高远眺,向着光荣的时刻迈进,期待着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清平乐·会昌》是毛泽东于1934年夏在江西会昌期间,面对万里长空开怀吟唱的一首词。全词原文如下: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此词写于1934年夏天,当时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已进入到最为艰苦的阶段。由于中共中央实行错误的军事战略和作战原则,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开始长征。失利后的毛泽东心情十分恶劣,但他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和挫折吓倒,而是满怀信心地坚信风雨之后必然是灿烂的明天。这首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成的。
《清平乐·会昌》的艺术特色
情感表达独特
- 展现乐观豁达与坚定信念:此词创作于1934年7月,当时战事危急,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达到高峰,长征即将开始,毛泽东也被排除在核心决策层之外。但词中却表达了他在困难时期的乐观、豁达之情以及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心。像“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体现出他虽历经艰难,却依旧充满活力和希望,坚信革命事业会有光明的未来。
- 体现豪迈气概与对自然热爱:运用“欲晓”“行早”“踏遍青山”等词汇,既展现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又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东方欲晓”描绘出黎明前的时刻,富有生机与希望;“踏遍青山”则体现出一种无畏的探索精神,将人物情感与自然景观相融合。
意境创造丰富
- 营造生机活力画面:作者通过描绘东方的曙光、青山的景色以及战士的雄姿等元素,营造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东方欲晓”让读者感受到黎明即将到来的希望之光;“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描绘出山峰连绵不断直达东海的壮阔景象,使画面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 增强空间和层次感:运用“颠连直接东溟”等词语,使得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更加丰富。从会昌城外的高峰,延伸到遥远的东海,拓展了视野,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宏大的自然与历史场景之中,更传递出毛泽东对革命事业的美好憧憬和坚定信念。
艺术手法多样
词语运用富有表现力
采用富有表现力的词汇来描述自然风光和人物情感。如“欲晓”“行早”等动词生动地表现了时间和人物的动作;“踏遍青山”“风景独好”等名词短语则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观和主观感受。这些词语的运用使得整首词既有节奏感又有冲击力。
句式运用灵活多变
整首词既有简洁明了的短句,如“东方欲晓”“踏遍青山”等,也有气势磅礴的长句,如“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等。这些句式交替出现,使得整首词既有节奏感又有冲击力,读起来朗朗上口。
修辞手法增强效果
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用“颠连直接东溟”形容山峰连绵不断直达东海,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山峰的雄伟和连绵;用“郁郁葱葱”形容南粤地区的繁荣昌盛,形象地展现出南方地区的生机勃勃。
押韵方式灵活创新
词牌“清平乐”上阙押仄韵,下阙押平韵。此词上阙里的“晓”“早”“老”“好”都是仄韵;下阙里的“峰”“溟”“葱”都是平韵,第三句的“粤”虽然是仄韵,但与上下句的平韵形成错落有致、音调铿锵的艺术效果,这种手法类似于现代诗歌偶句押韵而奇句离韵的情况,可视为不墨守陈规、不因词害意而灵活变通的艺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