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里的“泉涌之谜”!

史宪杰医生 发布于2025-06-01 22:58 阅读量272

本文转载自医学故事

医院的病房,是个充满故事的地方。形形色色的人带着各自的病痛汇聚于此,其中就有被尿崩症困扰的患者。尿崩症,这名字听起来有些陌生,却实实在在地改变着患者的生活。

尿崩症,究其根源,和我们身体里的一种激素——抗利尿激素有关。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肾脏就像个精细的过滤器,抗利尿激素就像是个指挥官,指挥着肾脏对水分进行合理的重吸收,让尿液的量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可当身体出了状况,比如下丘脑 - 垂体部位出现病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或者作用就会出问题。这时候,肾脏就像失去了正确指挥的士兵,不再懂得如何合理留住水分,大量的水分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尿崩症也就随之而来。

这病症出现的情况,有在平常不知不觉间的,也有因手术引发的。有些患者,原本身体看似正常,却渐渐发现自己变得异常口渴,而且喝再多水都无法缓解那种干渴的感觉。开始时,可能只是觉得自己最近喝水量增加了些,没太在意。可慢慢地,排尿次数也越来越多,从白天频繁跑厕所,到夜里也不得安宁,一趟又一趟地往卫生间跑。这时候去医院检查,才发现是尿崩症在作祟。这种在平常生活里悄然出现的尿崩症,就像是潜伏在身体里的“小怪兽”,一点点侵蚀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而手术引发的尿崩症也并不少见。尤其是一些涉及到脑部的手术,比如垂体瘤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损伤到分泌抗利尿激素的组织或者影响激素的正常释放途径。术后,患者就可能出现尿量大幅增多的情况。医生们在术后总是密切关注患者的尿量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就得赶紧判断是不是出现了尿崩症,及时采取措施。

尿崩症患者的表现,最突出的自然是多尿和烦渴。多尿到什么程度呢?有些患者一天的尿量能达到 4000 毫升甚至更多,这可比正常人的尿量多了好几倍。想象一下,那得跑多少次厕所啊。而随着大量水分的排出,身体处于缺水状态,患者就会感到极度口渴,不停地想喝水。有的患者一天能喝下好几升的水,杯子几乎不离手。可即便如此,那种干渴的感觉还是如影随形。

除了多尿和烦渴,尿崩症患者还会出现一些其他症状。因为频繁排尿,睡眠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夜里总是被尿意打断睡眠,第二天精神自然不好,变得萎靡不振,工作和生活都受到极大干扰。长期大量排尿还可能导致身体电解质紊乱,出现乏力、心慌等症状。

在病房里,我见过不少尿崩症患者。老陈就是其中一位。他原本是个精神抖擞的人,喜欢和朋友们下棋、遛鸟。可自从患上尿崩症,整个人都变了。他每天要喝大量的水,家里的暖壶几乎一天要烧好几遍。夜里起夜频繁,根本睡不好觉。有一次我去病房看他,他正坐在床边,眼神里满是疲惫。“我现在就感觉自己像个破了洞的水桶,怎么也盛不住水,这日子过得太难受了。”他无奈地说。

还有小李,是因为脑部手术引发的尿崩症。术后那几天,护士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记录他的尿量,看着那不断增加的数字,大家都揪着心。小李自己也很紧张,他不知道这病什么时候能好,会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医生们每天都会来查房,耐心地给他讲解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小李的情况逐渐稳定下来,尿量也慢慢趋于正常。

病房里的时光,对于尿崩症患者来说,是一段充满煎熬与希望的旅程。煎熬在于病痛带来的不适和对生活的改变,希望则来自于医护人员的专业治疗和家人朋友的陪伴支持。每一个尿崩症患者都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而医生和家人就像是手中的火把,照亮他们前行的路,帮他们一点点走出疾病的阴影,重新找回健康生活的节奏。愿每一位患者都能早日摆脱尿崩症的困扰,再次拥抱那平淡却美好的日常。




图片发自160App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