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肥胖日

史宪杰医生 发布于2025-05-11 16:00 阅读量401

本文由史宪杰原创


图片发自160App




图片发自160App




图片发自160App

每年的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2025年5月11日是第8个世界防治肥胖日。“5·11”的谐音是“我要1”,最后的那个“1”代表苗条,通俗地讲就是“我要瘦”。


肥胖的危害及现状

肥胖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挑战,它不仅影响个人形象,更是多种慢性病的隐形推手,与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


相关活动

国家层面

自2024年6月开始,国家卫健委会同多部门联合启动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渐形成,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等目标。


地方及医院层面

- 上海:2025年,上海将面向2500万市民编写体重管理健康科普手册。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枣庄医院:举办大型义诊活动,包括免挂号费、免体质辨识费等惠民福利;内分泌科等多科室专家联合坐诊,提供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咨询;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个性化调理建议;免费体验耳穴压豆,脐灸、中药膏摩等中医技术当天半价;提供膳食建议、运动方案、代茶饮配方等中医药养生指导。活动地点在新城院区门诊一楼大厅,报名方式为现场参与或电话提前预约。

- 普仁医院:举办“健康体重一起行动”健康咨询活动,提供身高、体重、BMI、血糖、血压等免费健康检测,以及个性化咨询、科学减重方案制定等服务。


减重误区与科学建议

减重误区

无效减重包括采取一系列措施但未达到预期减重效果,以及减掉的主要是水分或肌肉。通过不合理的运动或过度节食等极端方法,可能使体重短期内下降,但减少的主要是身体中的水分甚至肌肉,而非脂肪,还可能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不利于长期体重控制,且恢复正常饮食后体重易反弹。




图片发自160App




图片发自160App


图片发自160App


科学建议

饮食方面

- 计算热卡摄入量:根据自己的身高、体重和运动消耗情况,结合体重,来计算需要的总热卡。简单计算方法为理想体重×每公斤体重需要的热量,理想体重 = 身高 - 105。例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叶红英,1米6的个子,55公斤的体重,热卡大概在1500大卡左右,会把它分配到主食、荤菜、蔬菜里面,大概一天四两粮食,一斤蔬菜,荤菜可以吃3到4份,比如一个鸡蛋,二两鱼,一两肉,外加一杯牛奶。

- 控制食用油摄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何丽研究员指出,减肥不能光盯着糖,还要注意减少油摄入。过多摄入高能量、高脂肪的食物会增加超重和肥胖风险,还会破坏能量摄入与消耗、脂肪合成与分解的平衡。建议使用控油壶合理规划用油量;选择大豆油、菜籽油等植物油烹饪,避免使用动物油;多用蒸、煮、白灼和凉拌等烹饪方式,少用煎和炸;学会看预包装食品的营养标签,选择脂肪含量少的食品。


其他方面

- 设定合理目标:采用科学的减重方法,并且在减重成功后继续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加强体育锻炼:多运动,以增加热量的消耗,并与节制饮食相配合是防治肥胖的最好方法。可以经常参加慢跑、爬山、打拳等户外活动,既能增强体质,使体形健美,又能预防肥胖的发生。

- 保持良好生活规律:每餐不要太饱,合理安排和调整好自己的睡眠时间。

- 保持心情舒畅:良好的情绪能使体内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保持正常运行,对预防肥胖能起到一定作用。

科学减重的饮食策略

总体原则

全生活方式管理是肥胖治疗的基石,饮食管理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饮食干预方面,限能量膳食较为有效,即在目标能量摄入基础上,每日减少摄入能量500 - 1000千卡,或较推荐摄入量减少1/3总能量,能够减轻肥胖者体重、减少体脂含量等。同时要避免一些错误的饮食方式,如极低热量饮食、过度节食、依赖减肥药或泻药、单一食物减肥法等。

具体策略

食物选择

- 选择低能量、高饱腹感食物:在控制总能量的前提下,合理选择高钾、高纤维、高蛋白质的低能量、高饱腹感食物,例如生菜、西蓝花等。

- 主食选择复合碳水化合物:主食应尽量选择复合碳水化合物,像全麦饼、杂粮饭、大米、面粉等,减少精制碳水(如白米饭、面条、甜食)的摄入。

- 保证蔬果摄入:每天吃够500g蔬菜和200g低糖水果(如苹果、西柚、蓝莓)。

- 控制油脂和肉类摄入:限制猪牛羊肉等含油脂和饱和脂肪酸较多的肉类摄入,如牛腩、雪花牛肉脂肪含量高要少吃,牛腱肉脂肪含量低适合作为优质蛋白质的食材。同时,每天油的摄入量应≤25g。

- 限制精制糖摄入:要限制精制糖,如白糖、蔗糖、白砂糖等的摄入,但不要完全抛弃谷类、薯类食物,适当摄入碳水化合物类的食物。

饮食法则

遵循211饮食法则,每天饮食中1/2为高纤维蔬菜,1/4为高蛋白食物,1/4为主食。

特殊人群饮食

- 儿童和青少年: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食物多样、营养均衡的原则上,保证其生长发育对优质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素的需求,同时结合控制体重的需要,限制总能量摄入,推荐摄入谷薯杂粮、蔬菜水果等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

- 老年肥胖者:适当限制能量摄入的同时,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采取极低能量饮食减重,否则可能导致骨骼肌肌肉质量和肌力降低,增加体液和电解质失衡风险。

其他注意事项

减盐也是科学减重饮食的一部分,每天盐的摄入量应≤5g。



图片发自160App




图片发自160App




图片发自160App

肥胖防治的运动建议

运动前准备

无论体重状态如何,开始任何运动计划前,必须进行健康筛查与运动风险评估。这包括血压、血糖、心肺功能、关节状况等基础检查,尤其是有慢性疾病或长期缺乏运动习惯的人群,需要在医生或专业教练指导下设定个性化的体重管理目标与计划。


适合的运动类型

游泳

游泳1小时可以消耗400 - 700大卡的热量,因为水浮力的作用,身体只承受10%的重量压力。游泳时消耗的能量较跑步等陆上项目大许多,故减肥效果更为明显。同时,水的导热性大于空气的24倍,水温一般低于气温,这也有利于散热和能量的消耗。


走路

走路是一种较为缓和且适合超重人群的运动方式,对关节的压力相对较小,长期坚持有助于消耗热量,达到减肥的效果。


坐姿运动

例如普拉提、坐姿哑铃练习等,这类运动对身体关节的负担较小,适合肥胖超重人群在运动初期尝试,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肌肉力量。


抗阻运动

循序渐进的抗阻运动对于减重效果不错,可等身体适应后逐渐增加运动量和时间,可以加至每周三次。常见的抗阻运动如举哑铃、弹力带训练、深蹲等,能有效刺激肌肉生长,帮助提升肌肉量,增强代谢能力。


运动时间与强度安排

运动时间

2024年2月发表在《糖尿病护理》上的一项研究指出,肥胖的成年人或患有糖尿病人群在晚上运动最有效,而且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最低。在下午或晚上进行运动,能更有效缓解进餐后引起的血糖升高和肝脏胰岛素敏感性的下降,从而导致早晨空腹血糖水平较低。


运动强度与时长

超重人群刚开始运动时,每天建议累计运动30分钟(单次运动不要少于10分钟),每周累计150分钟即可。等身体适应以后,逐渐增加到每周300分钟的运动量,也就是每天累计运动60分钟,每周5天。


应避开的运动

跳绳

超重人群不太适合跳绳减肥,因为他们在跳跃时,体重很容易会对腿部关节造成过大的压力,导致运动损伤。假如体重指数超过30,那最好不要选择跳绳运动,可以改用其他比较缓和的减肥方法。


快跑

跑步,尤其是快跑容易对膝关节造成损伤,普通人如此,过于超重人群则更甚。快跑时,落地时候膝关节以及脚踝会承受过多压力,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伤害。超重人群最好不要快跑。


复杂瑜伽

超重人群可以尝试一些基本的瑜伽招式,如冥想式、树式等来减肥,但是那些对关节灵活性要求过高的瑜伽招式,还是先别尝试。简单的伸展,胖人关节活动的幅度会比一般人大,容易造成关节受伤。


转呼啦圈

转呼啦圈对腰部的灵活性有一定的要求,超重人群不太适合通过转呼啦圈来减肥。


高强度间歇训练

高强度间歇性训练是一种在短时间内进行全力、快速、爆发式锻炼的运动方法,最好有较强的心肺功能再练习,并且要注意休息,否则可能伤身。超重人群做运动减肥应该循序渐进,从低强度运动做起,高强度间歇训练动作连续重复,运动强度较大,对于超重人群来说,不易坚持。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