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食方面
科学搭配
- 少吃一两口,多动十五分;粮食七八两,油脂减两成,每天少吃8 - 9克油脂,可减少约80千卡的能量摄入,阻止90%的正常体重的人发展成超重;蔬菜八两好,奶豆天天有,多吃蔬菜对保持心血管健康、增强抗病能力及预防某些癌症等十分重要,提倡多吃豆类;按时就餐,三餐不少,避免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引起肠胃疾病,早餐在七八点解决,午饭在11 - 13:00点前,晚饭在6 - 8点。
避免不良饮食
- 远离生猛海鲜,防止因烹调不充分而病从口入。
- 疲劳时不宜大量吃肉,因为疲劳时人体内酸性物质积聚,肉类食物属于酸性,会加重疲劳感,应多吃新鲜蔬菜、水产制品等碱性食物使身体迅速恢复。
特定营养补充
- 长期做文字工作或经常操作电脑的人,每星期至少吃3根胡萝卜,可保持体内维生素A的正常含量,预防视力下降。
- 日晒机会少、缺乏维生素D的人,需多吃海鱼、鸡肝等含维生素D较丰富的食物。
控制饮酒
每天饮用20 - 30毫升红葡萄酒,可降低某些疾病的发病率,但饮啤酒过量会加速心肌衰老。男性每次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换算成酒量大致为:葡萄酒<100至150ml(相当于2至3两),或啤酒<250至500ml(半斤至1斤),或白酒<25至50ml(半两至1两),女性减半。
适量饮水
人体细胞离不开水分,成年人身体的60% - 65%是水分。中等身材的男人每天须饮用8杯水,运动量大的男士对水的需求量更大。若男士想保持健美的肌肉,必须饮用足够的水分,因为肌肉中的水比脂肪中的水多3倍。
生活习惯方面
规律作息
- 不熬夜,熬夜会导致内分泌激素水平紊乱,使细胞代谢异常,还可能提高患癌风险。若被动熬夜,可通过保持睡眠环境昏暗且温度适宜等方法提高睡眠质量,每天尽量保证15 - 30分钟的午休。
- 合理安排睡眠时间,13 - 29岁青年人每天睡8小时左右。
注意劳逸结合
人体过度劳累会使身体透支,导致抗病免疫力快速下降,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工作之余适当休息,感觉到疲劳时应立即休息。
增减衣物
根据天气气候变化增减衣服,避免因着凉或过热引发疾病,尤其是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如儿童。
避免人群聚集
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减少病毒或者细菌感染的机会,特别是在传染病高发期。
运动方面
经常参加消耗体力的活动,可减少发生心血管病、糖尿病和肿瘤的机会。一般上班族一天能走3000步左右,除此之外,每天还需再运动30分钟到1小时,以达到身体活动的指标。
心态方面
保持良好心态
90%的疾病都和精神压力有关,要学会有个好心态,尽量少生气,很多事情不必事事计较、事事较真,让自己处在轻松、愉悦的生活环境中。
避免过度伤心
长时间过度伤心可能会生病,甚至患上心碎综合征,严重者可能致死。若情绪不好,可找朋友诉说,或做自己喜欢的事缓解低落情绪,难以缓解时可向专业医生寻求帮助。
体检方面
定期体检有助于更好地发现和控制慢性病,促进生活习惯改变、疫苗接种和癌症筛查,还能改善自我健康感受。不同年龄段和人群体检项目有所侧重,如30岁之后应每年做一次体检,50岁以后应每半年做一次体检;三餐不规律、经常在外就餐的人需关注代谢方面的检查;经常喝酒应酬的人要关注肝脏病变;有吸烟嗜好的人需筛查肺癌和鼻咽癌;经常在电脑前工作、久坐的人可选择性增加颈椎间盘CT、腰椎间盘CT检查。
少生病的九大铁律:
1、每天2升水:肾病降80%。
2、爱吃橘子:骨质疏松 降92%。
3、每周3次坚果:癌症降55%。
4、散步:糖尿病降 40%。
5、每周2次豆制品:乳腺癌降24%。
6、勤晒太阳:肾癌 降24%~38%。
7、喝对红酒:脑卒中 降 20%。
8、常吃大蒜:肺癌降 44%。
9、每周一两次鱼:猝死降 36%。
保持良好心态的方法
社交与人际关系方面
建立朋友圈
拥有自己的好朋友,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当遇到困难、痛苦时便有了诉说的地方,有释放压力的途径,这样更容易拥有好心态。例如,在工作中遇到难题,和朋友倾诉一番,心情或许就能豁然开朗。
学会豁达与助人
做人要学会豁达,多去帮助他人。这样不仅人缘会变好,自己也会更快乐。比如在社区中主动参加志愿活动,帮助他人解决困难,在这个过程中能收获满足感,从而保持良好心态。
远离抱怨者
要做到少抱怨,同时尽量远离爱抱怨的人,因为抱怨具有传染性。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见面就抱怨生活中各种琐事的人,和他们接触过多,会让自己也感觉生活充满敌意。
与亲友保持联系
与朋友和家人保持密切联系,交流和分享能带来欢乐和满足感,还可获得支持和帮助。比如每周和家人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分享彼此的生活经历和感受。
自我提升与兴趣培养方面
多读书修身养性
多看书,学会修身养性。书能让人的眼界更为开阔,思想更为广阔,使人虚心、明理、通达、谦恭,不固执、不偏执,从而以正确的心态看待世界的一切事情和人。例如阅读哲学类书籍,能帮助我们从更深刻的角度理解生活。
培养兴趣爱好
不断学习和尝试新事物,培养兴趣爱好,可以让生活更加丰富有趣。比如学习绘画、摄影等,在专注于兴趣爱好的过程中,能忘却烦恼,保持良好心态。
生活方式与健康管理方面
坚持健康生活方式
坚持每天运动、合理饮食以及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这是保持心态积极乐观的重要途径。食用健康和均衡的食物、每天进行适当的运动和足够的睡眠,对身心的健康都非常重要。例如每天坚持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跑步、跳绳等,同时保证饮食中蔬菜、水果、蛋白质等营养的均衡摄入。
允许体验情绪
允许自己体验情绪,不要批判自己的情绪为不好或消极,它们只是提醒在某些方面需要改变。拥抱自己的情绪,但不要将它们等同于自己。然后,采取小行动去实现内心的改变,目标是每天进步一点点,超越昨天的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思维方式与心态调整方面
积极思考
学会积极思考,关注事物的积极面,尽量不要把自己推向悲观和消极的情绪中。尝试找到事物的积极面,并专注于自己所拥有的、感恩的和喜欢的东西,这将使注意力转向积极的事物,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比如在遇到工作上的挫折时,把它看作是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
学会换位思考
在与他人交往或面对问题时,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问题,这样能减少矛盾和误解,避免不必要的负面情绪。例如在与同事发生意见分歧时,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或许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想法。
避免比较
避免陷入负性的攀比,因为一山总比一山高,总有自己不及的高度,当虚荣心不被满足时就会出现各种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心情。要做自己,保持自信。
正确看待成败与评价
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把失败当做成功的基石;正确看待别人的评价,找到自己的不足并改正,对于恶评不用理会,否则只会自寻烦恼。比如在比赛中失利,要分析原因,为下次的成功积累经验;面对他人的差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设立目标
设立明确的目标,并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和步骤。有目标会让生活更有方向感,在为目标努力的过程中,能激发积极的心态。例如为自己设定一个学习新技能的目标,并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练习感恩
每天花一些时间思考并写下自己所感激的事情,培养感恩之心,感恩可以让我们更加满足和幸福。比如每天晚上睡觉前,回顾一天中值得感恩的小事,如朋友的帮助、家人的关心等。
如何通过助人提升个人幸福感
选择助人方式
从小事做起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过,坚持14天,每天去帮助他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不仅能够改善抑郁的情绪,还可以提升幸福感。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为邻居顺手带一份快递、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帮同事解决一个小工作难题等。这些小事虽然看似不起眼,但能为他人带来便利,同时也能让自己感受到付出的快乐和价值,从而提升幸福感。
参与志愿活动
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或与自身价值观相符的志愿领域,如关爱孤寡老人、环保活动、社区服务等。在志愿活动中,能与他人共同为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努力,看到自己的行动对他人和社会产生积极影响,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提升个人幸福感。比如参加关爱流浪动物的志愿活动,帮助照顾和寻找流浪动物的领养家庭,看到动物们有了温暖的归宿,自己也会感到欣慰和幸福。
调整助人心态
纯粹付出
在助人过程中,要秉持纯粹帮助他人的心态,而不是为了获取回报或他人的赞扬。当我们不把助人当作一种交易,而是发自内心地去关心和帮助他人时,更能体会到助人的快乐和满足,这种纯粹的付出会让我们的幸福感更加真实和持久。例如,匿名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捐赠书籍和学习用品,不图任何回报,只是希望能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当想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改变孩子们的未来时,内心会充满喜悦。
理解他人需求
在帮助他人之前,要用心去了解他人真正的需求,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给予帮助。只有提供符合他人实际需求的帮助,才能真正解决他人的问题,让对方感受到温暖和关怀,同时自己也会因为帮助到他人而感到幸福。比如,在帮助贫困家庭时,先了解他们目前最急需的生活用品或经济支持,然后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这样的助人行为会更有成效。
深化助人体验
与受助者建立联系
在助人过程中,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与受助者建立一定的联系,了解帮助行为对他们生活产生的积极变化。通过与受助者的交流和互动,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所带来的价值,从而增强个人的幸福感。例如,资助贫困学生上学,可以定期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看到他们在自己的帮助下取得进步,会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
总结助人经验
每次助人之后,可以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思考自己在助人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从中获得的启示和感悟。通过总结经验,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助人能力,让未来的助人行为更加有效,同时也能加深对助人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幸福感。比如,在组织一次社区公益活动后,总结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为下次活动积累经验,并且在总结过程中回顾活动中大家的积极反馈和活动带来的良好影响,会再次感受到助人的快乐。
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