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再生疗法治疗糖尿病

史宪杰医生 发布于2025-04-27 14:34 阅读量334

本文由史宪杰原创


图片发自160App




图片发自160App




图片发自160App

治疗突破案例

我国科学家在干细胞再生疗法治疗糖尿病领域取得重大突破。2024年9月25日晚,国际权威期刊《细胞》发表相关研究成果,我国科学家首次利用干细胞再生疗法功能性治愈1型糖尿病。由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沈中阳、王树森研究组,北京大学、昌平实验室邓宏魁研究组与杭州瑞普晨创科技有限公司组成的研究团队,将化学重编程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的胰岛样细胞移植给一名有11年1型糖尿病史的患者小李。移植75天后,患者完全稳定地脱离胰岛素注射治疗,且效果持续1年以上,目前各项糖尿病相关指标均达到正常人水平,实现了临床功能性治愈。


糖尿病现状与传统治疗局限性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分为1型、2型和妊娠糖尿病三种类型。其中,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免疫系统攻击胰岛beta细胞,导致自身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控制血糖。全球约有4.22亿人患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约占患者总数的5 - 10%,由于其发病机制特殊、治疗难度大,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当前常用的胰岛素注射、药物降糖等疗法,均难以精准调控血糖,患者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还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多种并发症,胰岛素使用不当也可能引发危及生命的低血糖事件。虽然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已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人胰腺供体短缺的问题严重限制其广泛应用。


干细胞再生疗法原理及优势

原理

人多能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性和分化成生物体所有功能细胞类型的能力,是再生医学领域最具潜力的“种子细胞”。研究团队通过化学小分子调控的手段,实现将人体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再将这些诱导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功能性胰岛β细胞,最后将人工培养的β细胞移植回患者体内,替代患者体内受损的胰岛细胞,恢复内源自主性、生理性的血糖调控。

优势

- 突破供体短缺瓶颈:用多能干细胞制备的胰岛细胞为糖尿病移植治疗提供了新的来源,有望解决胰岛移植中胰腺供体短缺的问题。

- 个体化治疗: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可以利用患者自身的体细胞转化而来,避开了使用胚胎干细胞的伦理争议,还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能性。

- 安全性和可控性提高:本研究首次在临床上实现了通过超声和核磁手段对移植物的有效监测,极大地提高了干细胞临床治疗研究过程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技术荣誉与前景

技术荣誉

团队通过化学小分子调控手段开辟的人多能干细胞制备全新途径,荣获2024年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邓宏魁教授表示,化学重编程技术制备的功能细胞在临床治疗疾病的初步成功,表明化学重编程有望成为高效制备各种功能细胞类型的通用底层技术,为细胞治疗在重大疾病治疗上的广泛应用开辟了新路径。

应用前景

随着该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将扩大应用患者人群,未来也有希望应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国家审批作为干细胞药物上市后,可能让更多糖尿病患者受益。

干细胞疗法安全性评估

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表现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2型糖尿病

在一项为期15个月的跟踪研究中,纳入了10名患有2型糖尿病、病程5年且有记录的三药治疗失败的患者,在荧光透视引导下接受了超选择性干细胞注射。安全性评估显示,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

- 华顿胶衍生间充质干细胞:完成研究方案的任何患者在接受WJ - MSC输注后均未发现任何严重不良反应。输注WJ - MSC可改善胰岛β细胞的功能并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

- 综合多项试验:在对262名患者基于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研究中,过去五年58项试验里有6项符合纳入标准,所有试验均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

脐带干细胞治疗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

一项单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II期临床试验中,91名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或安慰剂静脉输注。研究过程中未提及有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从侧面反映了一定的安全性。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

此研究通过监测任何不良事件(AE)的发生来评估安全性,但文档未提及有严重不良事件相关情况。

影响安全性的因素

干细胞来源

不同来源的干细胞,其安全性可能存在差异。例如间充质干细胞可来源于华顿胶、脐带等,虽然上述试验显示安全性良好,但不同来源的干细胞在培养、扩增过程中的特性和可能产生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来源的干细胞可能携带不同的免疫原性,可能影响安全性。

治疗剂量

有效治疗剂量范围会影响安全性。如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治疗剂量范围为1×10⁶个细胞/kg至3.7×10⁶个细胞/公斤。不恰当的剂量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引发不良反应。

患者自身状况

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免疫系统状态等自身状况会影响干细胞疗法的安全性。例如糖尿病患者可能已经存在多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能与干细胞疗法相互作用,影响安全性。



图片发自160App




图片发自160App




图片发自160App




图片发自160App

安全性评估的重要性和挑战

重要性

安全性是干细胞疗法能否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只有确保疗法的安全性,才能为患者提供可靠的治疗选择,减少治疗带来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信心。例如对于糖尿病患者,本身身体状况较差,如果干细胞疗法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挑战

- 长期安全性难以评估:目前的临床试验随访时间有限,对于干细胞疗法的长期安全性,如是否会引发肿瘤、免疫反应等长期影响,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

- 个体差异影响评估:由于患者个体差异较大,不同患者对干细胞疗法的反应不同,这增加了安全性评估的复杂性。需要对大量不同类型的患者进行研究,才能更全面地评估安全性。



图片发自160App




图片发自160App




图片发自160App




图片发自160App




图片发自160App

干细胞疗法的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

提高治疗安全性、有效性和便捷性

未来干细胞疗法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便捷性。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优化干细胞治疗,提高治疗效果。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对干细胞进行精确改造,使其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干细胞制备与质量控制技术突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干细胞疗法技术将不断取得突破,如提高干细胞制备效率、优化质量控制标准等。这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优质、更稳定的干细胞产品,推动干细胞疗法的广泛应用。


多学科融合

干细胞疗法将与其他学科如基因治疗、组织工程等紧密结合,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领域。通过与基因治疗结合,可以更精准地调控干细胞的分化和功能;与组织工程结合,则能够构建更适合干细胞生长和发挥作用的微环境,为疾病治疗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个性化治疗

随着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干细胞疗法将实现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基因型等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体需求,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同患者的疾病特征和身体状况存在差异,个性化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干细胞疗法的优势。


市场竞争加剧

随着干细胞疗法市场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治疗效果,以争夺市场份额。这将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干细胞疗法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监管政策完善

为确保干细胞疗法的质量和安全,各国政府将加强对干细胞疗法产业的监管,完善相关法规政策。严格的监管可以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患者的权益,促进干细胞疗法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扩大国际合作

在全球范围内,干细胞疗法研究方兴未艾。我国与国际间的合作将不断加强,共同推动干细胞疗法的发展。通过国际合作,可以共享研究资源和成果,加速干细胞疗法的研究进程,提高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水平。


拓展应用领域

干细胞疗法已成功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血液病、心血管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肝脏疾病等。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干细胞疗法有望在更多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作用,并且在美容、抗衰老等领域也可能有更广泛的应用。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