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雨节气的特点
降水明显增加
谷雨节气的主要特点是降雨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加大,这非常有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因此有“春雨贵如油”的美誉。谷雨时节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重要。
气温回升加快
谷雨节气期间,气温回升加快,北方地区的桃花、杏花等开放;杨絮、柳絮四处飞扬。南方地区,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南方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华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华南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低海拔河谷地带也已进入夏季。
谷雨节气的风俗
走谷雨
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来。寓意与自然相融合,强身健体。
喝谷雨茶
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南方有谷雨摘茶习俗,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以祈求健康。
食香椿
北方则有谷雨食香椿的习俗,谷雨前后是香椿上市的时节,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香椿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胃、理气、止泻、润肤、抗菌、消炎、杀虫之功效。
禁杀五毒
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为了减轻病虫害对作物及人的伤害,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
祭海
谷雨时节正是春海水暖之时,百鱼行至浅海地带,是下海捕鱼的好日子。这天渔民要举行海祭,祈祷海神保佑。
贴谷雨贴
谷雨节气期间,人们还会张贴谷雨贴,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
赏牡丹花
谷雨前后也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谷雨三朝看牡丹,赏牡丹成为人们闲暇重要的娱乐活动。
洗桃花水
旧时,人们将谷雨的河水称为桃花水,传说以它洗浴,可消灾避祸。在西北地区,谷雨节人们会以桃花水洗浴,举行射猎、跳舞等活动庆祝。
谷雨节气不仅标志着降雨的增加和气温的回升,还伴随着丰富多彩的民间风俗活动,这些活动既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也反映了古代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
谷雨节气的传统美食介绍
北方美食
食香椿
俗语说“雨前椿芽嫩无比,雨后椿芽生木体”,谷雨前后正是品尝香椿的最佳时机,在北方地区,谷雨吃香椿是时令金贵菜肴。此时香椿口感醇美,营养价值高,一年中唯有此刻能品味到这份春天的味道。它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胃、理气、止泻、润肤、抗菌、消炎、杀虫等功效。香椿一般分为紫椿芽、绿椿芽,尤以紫椿芽最佳。常见做法有香椿芽拌面筋,清香而韧软;用香椿嫩叶拌豆腐,只需将香椿叶洗净切末,用细盐略盐渍一、二小时后拧干水分,倒入焯过的豆腐中,再加细盐、糖、味精、香油搅拌,色艳味美。不过,因鲜香椿中硝酸盐含量较高,制作食用前应用沸水焯一下再食用。
韭菜
有“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春食则香,夏食则臭”的说法,春天是韭菜品质最佳的时节,谷雨时节人们可多食用。中医认为,韭菜具有温中下气、补虚、调和脏腑、益阳、止泄血脓、温补肝肾的功效。现代医学则认为,韭菜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对高血脂、冠心病有益。
南方美食
喝谷雨茶
民间谚云“谷雨谷雨,采茶对雨”,谷雨时节适宜采茶,谷雨之前摘取的茶叶格外鲜嫩芬芳,滋味最为醇美,谷雨品尝新茶相沿成习。谷雨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茶树经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滋味鲜活,香气怡人。而且谷雨茶温凉,具有温和降火的特性,可以作为茶疗养生之选。南方有谷雨摘茶习俗,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这天不管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些新茶回来喝。
吃香菜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前后十五天以及清明末尾三天,脾处于活跃时期。中医认为香菜性温味甘,有益于健胃消食,利尿通便,发汗解表及消食下气等,适用于感冒、消化不良等。春季吃香菜能发散寒气,尤其在春寒料峭的时候最适合。
乌米饭
每年谷雨这天,肇兴侗寨会举行富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庆祝活动,其中包括吃乌米等习俗。在谷雨这天,青年男女们热情洋溢地传递彼此的情感。
南北方共通美食
燕来笋(腌笃鲜)
又名春笋,因是春天燕子飞来时长出来的笋而得名,燕来笋入馔是我国南北方共通食俗。人们喜欢用燕来笋熬汤,称腌笃鲜,即用咸肉和新鲜猪蹄加燕来笋一起熬成汤,汤呈乳白色,咸肉呈红色,笋块如象牙,色美汤鲜。民间有“吃着腌笃鲜,敲耳光也不放”的说法。
桃花鳜鱼
正当三月桃花盛开之时,也是鳜鱼最肥美之季,人们争相尝鲜。鱼身有灰色花斑纹,含铁及维生素A、维生素B等多种营养成分,为我国特种水产和珍稀水产。三月间是桂鱼产卵期,鱼肉丰满,肉质细嫩,蛋白质、脂肪、钙、磷等含量均高于其他季节。桂鱼烹制方法多样,可以清蒸、红烤、糖醋等,其味各异。清蒸桂鱼以千层桂鱼最为著名,用火腿片、鸡片、蛋片、香菇片再加绍酒、精盐、葱、姜等一同清蒸;糖醋类的桂鱼以松鼠桂鱼最为著名,该菜为造型菜。
甲鱼(鳖裙羹)
三月阳春,甲鱼刚经过冬眠,进入活动期,到菜花盛开时最为肥壮。秋季的甲鱼又较肥壮,被称为桂花甲鱼。甲鱼一般是清炖,将杀清洗净的甲鱼,加猪肥膘片、熟山药块、熟冬笋块、水发木耳、绍酒、盐、冰糖、葱、姜、蒜等上笼蒸,或隔水清炖至熟。炖熟的甲鱼,汤清色碧,肉鲜美无比,一般还需用醋、酱油、糖、味精调成调料蘸肉食之。由于甲鱼含有丰富的动物胶,尤其是甲鱼四周的裙边营养更为丰富,色白如明胶,口味也佳,既韧又糯,故人们将清炖甲鱼称之为鳖裙羹。甲鱼营养成分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维生素等多种成分,其血为滋阴退热药,其头炙成灰研制粉末,加黄酒送服能治脱肛;整只甲鱼食服对治疗腰痛病也十分有效。不过民间有“六月甲鱼如砒霜”的说法,可见甲鱼以春秋二季为最好。
虾子酱油与炝鲜虾
我国内河以淡水鱼类为主,资源丰富,三月时雌虾腹部充满虾子,家庭和酱园都会烹制虾子酱油。制作时先将鲜虾子漂洗干净,沥干水分,按每50公斤黄豆抽油(即最好的第一道抽出的酱油)放4公斤虾子、2公斤白糖(或冰糖)的比例配料下锅,加入姜、葱、桂皮、黄酒等调料,用文火熬煮约1小时,待冷却后装入消毒玻璃瓶内并盖紧。虾子酱油色泽殷红,鲜美无比,可拌面条食,更是冷盆、凉菜的上乘作料。
炝鲜虾必须选用活蹦乱跳的雄虾,三月雄虾,肉头肥实,晶莹透明。先将活虾放网篮内漂洗干净,再放入冷开水中漂洗,用食用酒精少许喷洒在虾身上,活虾经酒精喷洒后不再蹦跳,将虾倒入盆内,另用虾子酱油、麻油、醋、姜、葱、乳腐卤等调制的调料蘸食,其味美不可言。我国南北方一般家庭均有在三月食炝活虾的习惯,只是调料不同,北方家庭喜欢加入胡椒、辣油、花椒、蒜泥、香菜末等调料,南方如广东则喜欢用蛇油蘸食炝活虾。
龙须菜
谷雨日,摘采新鲜龙须菜,或炒食或拌食,均清脆鲜嫩,味极佳。新鲜龙须菜以北京天坛的最佳,旧时北京市民多往天坛采摘尝鲜。
谷雨节气的诗词文化
诗词中的谷雨意象
农事与自然生机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此时雨水充沛,谷物得雨而茂盛生长,因此诗词中常出现与农事、自然生机相关的意象。如“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描绘了谷雨前人们在山谷中一同采摘茶叶的忙碌场景,展现出农事活动的生机勃勃。“邵平瓜地接吾庐,谷雨干时手自锄”则体现了在谷雨时节,诗人亲自在瓜地劳作的情景,反映出谷雨对农事的重要性。
花卉与暮春之景
谷雨时节,自然界花卉盛开,同时也意味着春天即将结束,所以诗词中多有花卉与暮春之景的描写。“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异香开玉合,轻粉泥银盘”,将谷雨与白牡丹相结合,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白牡丹在谷雨滋润下的洁白与美丽,也暗示了暮春的独特景致。“谷雨初晴叫杜鹃,花前细细风双蝶,林外时时雨一鸠”,描绘了谷雨初晴后的自然景象,杜鹃啼叫,花丛中蝴蝶飞舞,树林外鸠鸟在雨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伤感的暮春氛围。
诗词中谷雨的情感表达
恬淡闲适之情
许多关于谷雨的诗词中,少了几分伤感,多了几分恬淡,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生活味道。像“自赴已公招,清言破寂寥。茶全烹谷雨,春半及花朝。薄雾笼寒月,微风上夜潮。不知峰顶雪,还待几时消”,诗人与友人相聚,烹煮谷雨茶,在薄雾、寒月、微风、夜潮的环境中交谈,体现出一种闲适、恬淡的心境,享受着谷雨时节的宁静与美好。
思乡与感慨之情
部分诗词借谷雨节气抒发思乡之情或对人生的感慨。“酒阑横剑歌,日暮望关河。山昏函谷雨,木落洞庭波。莫尽远游兴,故园荒薜萝”,诗人在谷雨时节,日暮时分远望关河,看到山谷中昏沉的景象,联想到故乡的荒草丛生,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远游的感慨。
谷雨诗词的文化价值
传承农耕文化
谷雨节气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诗词中对谷雨时节农事活动的描写,是农耕文化的生动体现。这些诗词让后人能够了解到古代人们在谷雨时节的生产生活方式,感受到农耕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传承了中华民族重视农业、顺应自然的传统价值观。
丰富文学宝库
谷雨节气的诗词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增添了绚丽的色彩。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文学审美价值,还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精神世界。它们在艺术手法上,或细腻描绘,或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