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高地︱68岁阿叔全脸蜡黄 胆道几近堵死!中八多学科团队千里破癌局!

史宪杰医生 发布于2025-04-15 13:21 阅读量242

本文转载自中大八院


图片发自160App

高质量发展的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

2025年04月11日 22:12    广东

来自湖南邵阳的贺叔正悠闲享受退休时光然而,去年7月他的皮肤和眼白突然开始发黄每顿只能吃下小半碗饭浑身乏力连大便都成了刺眼的白陶土色没想到,竟然是肝癌晚期……

去年7月,开始不舒服后,贺叔以为只是肠胃不适,硬扛着没去医院。直到在深圳打拼的儿女回家,见到父亲蜡黄的脸,二话不说拽着他直奔医院。

检查结果让全家人震惊——肝门部胆管癌晚期,肿瘤死死卡住胆道,胆道已经严重堵塞!

肝门部胆管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因其发生部位特殊、呈浸润性生长及与肝门部血管关系密切等特点,给手术切除造成极大的困难。

为了缓解黄疸,医生给他做了一种叫作PTCD(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的手术。通俗来说,就是在肝脏里放一根管子,让胆汁能够排出来,暂时缓解胆管堵塞的问题。但这只是应急措施,如何治疗癌症才是关键。

贺叔的儿女都非常孝顺,四处打听哪里能提供更好的治疗,听朋友说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在胆管癌个体化治疗方面经验丰富,家人不远千里,把他带到了深圳,希望能找到更好的方案。


化疗+免疫:多学科精准治疗控瘤

贺叔到院后,中大八院肝胆外科、消化内科、影像科、超声介入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迅速会诊,仔细分析病情。

检查结果比家人想象的更严峻。肿瘤不仅堵住了胆管,还扩散到了肝脏、淋巴结,甚至可能影响到右侧肾上腺,门静脉、肝静脉也受到癌细胞侵犯,导致肝脏供血受限,进一步增加了治疗难度。

“先缩小肿瘤!”面对复杂的病情,专家团队做出了关键决策:先用化疗和免疫治疗控制病情,让肿瘤缩小,再评估是否有手术的机会。共分为以下三步:

(1)化疗:根据国际权威的恶性肿瘤临床实践指南(NCCN),吉西他滨+顺铂联合化疗被认为是胆管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但考虑到贺叔的肝功能较弱,医生特别调整了剂量,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副作用。

(2)免疫治疗:增加了度伐利尤单抗免疫治疗,帮助他的免疫系统更有效地对抗癌细胞。

(3)全方位托底:在此期间,中大八院还为他提供了护肝、护胃、营养支持等全方位治疗,尽可能帮助身体抵抗化疗带来的不适。

三个月后,复查结果让全家人松了一口气。贺叔原本发黄的皮肤恢复了正常,饭量回来了,体力也逐渐好转,整个人精神了许多。最令人欣慰的是,检查显示肿瘤明显缩小,尤其是肝脏的转移病灶缩小得最为明显。同时,胆道已经重新畅通,胆汁能够正常流动,之前的胆管堵塞得到了有效缓解。病情的积极变化,让家人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图片发自160App

引流管突然“罢工”,多学科团队连夜破局


今年1月,贺叔再次入院。贺叔的引流管突然停排胆汁,白陶土色大便重现。家人慌了神:“难道癌魔反扑了?”

为此,中大八院的多学科团队连夜会诊:消化内科专家:经过详细检查,胆红素水平已经恢复正常,说明胆管堵塞并未加重,意味着体内的胆道可能已经重新通畅。专家建议拔除已经没有作用的右侧引流管,以免长期留置导致感染。影像科专家:通过最新的磁共振检查发现,原本狭窄的胆管已经明显变得通畅,说明之前的治疗确实起了效果。虽然肝门部的病变仍然存在,但目前的情况比之前好了很多。肝胆外科专家:经过仔细评估,外科团队认为,如果贺叔身体状况继续保持稳定,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但前提是必须等待进一步观察,确保身体能够承受手术。超声介入科专家:影像显示,右侧引流管可能已经脱落,左侧的引流管仍然在胆管内,但胆汁流动正常。无需重新放置新引流管,可以尝试拔除右侧管,以减少感染风险。



图片发自160App

经过专家团队的精细调整,贺叔的情况持续改善。目前,他已经顺利拔除了右侧胆管引流管,身体状态良好。

如今,他定期门诊复查,如果条件允许,有机会进一步接受手术治疗,让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从湖南到深圳,就像从鬼门关走了一圈回来了。”贺叔的女儿感慨道,看着父亲的脸色逐渐红润,子女们更坚定信心。



肝门部胆管癌虽凶险但化疗+免疫组合拳个体化精准治疗已让许多“不可能”变“可能”多学科诊疗模式汇聚各领域“最强大脑”为患者量身定制战术助患者一步步重获生机


素材提供: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肿瘤中心

林浩诚整合出品:宣传统战科

编辑:文志烽 林如娇初审:佟艳婷

审核:吴景立

审核发布:林伟庭 陈燕铭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