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27日《自然》医学领域国际研究进展:
除中国团队成果外,当天《自然》主刊及子刊还发表了多项国际研究,涵盖肿瘤治疗、异种移植、公共卫生等领域:
1. 美国团队:B7-H3靶向CAR-T细胞治疗儿童脑胶质瘤
研究亮点:美国St. Jude儿童研究医院团队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发表的1期临床试验显示,脑室内注射B7-H3靶向CAR-T细胞治疗弥漫性内生型脑桥胶质瘤(DIPG)儿童患者,中位总生存期达19.8个月,3例患者存活超40个月。该疗法通过精准递送CAR-T细胞至脑部,突破血脑屏障限制,为恶性脑瘤治疗提供新策略。
意义:DIPG是儿童最致命脑瘤之一,传统疗法无效,此成果为临床转化带来希望。
2. 英国团队:基因编辑猪心脏移植人体
研究亮点:英国剑桥大学团队在《自然·医学》报告第二例基因编辑猪心脏移植案例。猪心脏经基因改造(敲除α-半乳糖抗原等)后移植至终末期心衰患者,初期功能正常,但术后出现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研究揭示了免疫排斥机制,并提出优化抗排斥方案的必要性。
意义:此案例为异种器官移植提供关键数据,推动全球器官短缺问题的解决方案。
3. 德国团队:多组学解析子痫前期病理机制
研究亮点: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团队通过多组学分析发现,子痫前期患者蜕膜化抵抗与基质细胞、上皮细胞及细胞间信号通路异常相关。研究验证了多个潜在治疗靶点,为预防妊娠并发症提供新视角。
意义:子痫前期每年影响全球约10%孕妇,该研究为精准干预提供依据。
4. 澳大利亚团队:远程减重干预改善长新冠症状
研究亮点: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团队在《自然·医学》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远程体重管理计划可显著减轻长新冠患者体重,同时改善疲劳、脑雾等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意义:为长新冠相关代谢紊乱提供低成本干预方案。
5. 日本团队:高效视网膜碱基编辑技术
研究亮点: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团队开发出优化版碱基编辑工具,在灵长类和人类视网膜组织中实现高效基因编辑,成功修复Stargardt病模型小鼠的视觉功能。
意义:为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提供精准治疗手段,有望加速基因疗法临床应用。
总结:国际研究在肿瘤免疫、异种移植、代谢疾病等领域持续突破,与中国团队的SABER佐剂、基因编辑猪肝脏移植等成果形成互补,共同推动医学前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