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禅宗高僧无门慧开禅师的诗偈《颂平常心是道》!

史宪杰医生 发布于2025-03-23 06:57 阅读量543

本文由史宪杰原创


图片发自160App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善是青松恶是花,看看眼前不如他;

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见青松不见花。

面上无嗔是供养,口里无嗔出妙香。

心中无嗔无价宝,不断不灭是真常。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一、诗歌出处与作者

1. 前四句(春有百花秋有月…便是人间好时节) 

  出自宋代禅宗高僧无门慧开禅师的诗偈《颂平常心是道》,收录于其编纂的禅宗公案集《无门关》。慧开禅师因参悟“无”字而开悟,强调“平常心是道”的禅理。

2. 后四句(善是青松恶是花…只见青松不见花)

  部分版本中与前半部分合并,同为慧开禅师所作,但更常见于民间流传的劝善诗,可能为后人补充。


二、核心思想解析

1. 自然与心境的统一 

  - 前四句以四季风物(百花、秋月、凉风、冬雪)象征自然之美,强调只要心中无“闲事”(即无烦恼执念),便能体悟四季皆是人间好时节。 

  - 禅宗主张“顿悟”,此诗通过自然意象引导人放下执念,回归内心的澄明与自在。


2. 善恶因果的隐喻 

  - 后四句以“青松”喻善、“花”喻恶,表面赞美青松的坚韧,实则暗含因果报应之理:恶如花般短暂绚烂,终将凋零;善如青松经霜愈坚,长存于世。

3. 面上无嗔是供养,口里无嗔出妙香。心中无嗔无价宝,不断不灭是真常。

这句诗深刻揭示了宽容与内心平和的重要性。

面上无嗔,意味着我们能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展现和善与包容;口里无嗔,则是让我们的言语充满温暖与智慧,散发出如香气般的善意。

而心中无嗔,才是最为珍贵的宝藏,它代表着内心的真正安定与清净,能让我们超越一切困扰,进入无常的智慧境界。这种无嗔的境界,是一种内心的超越,它让我们在纷繁世界中保持不动摇的心灵。

4.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这句诗强调了寻找佛法与智慧的真正途径。

佛不在遥远的灵山,而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修行并不需要去到远方求法,真正的灵山是内心的觉悟与清净。在日常的修行中,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灵山塔",它象征着内在的修为与觉醒。

修行的重点,不在于外部的形式,而在于我们如何在生活中不断净化内心,追寻内在的智慧与真理。这种修行是个人与自我深刻对话的过程,最终达到心灵的升华。



图片发自160App

三、禅诗特色与影响

1. 语言风格 

  全诗语言简洁质朴,善用白描手法,将深奥的禅理融入日常生活场景,体现“平常心即道”的禅宗智慧。

2. 文化意义 

  - 诗中“若无闲事挂心头”成为经典名句,常被引用以劝人豁达处世。 

  - 对后世文学、哲学影响深远,尤其在东亚文化中,被视为修身养性的指导。




图片发自160App



四、延伸思考

- 禅宗视角:慧开禅师通过此诗传达“破除二元对立”的禅机,如四季本无好坏,全凭心境;善恶亦非绝对,需超越表象洞察本质。 

- 现代启示:在快节奏生活中,此诗提醒人们减少对外物的执着,以平和心态面对变化,从细微处发现生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