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史宪杰医生 发布于2025-03-20 08:53 阅读量3999

本文由史宪杰原创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着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具体如下:

对心脏的影响

心脏肥大

长期的锻炼或训练会引起以心腔扩大和心壁增厚为主要标志的心脏肥大,即运动性心脏肥大,这是运动员心脏的重要特征表现。不过,这种运动性引起的肥大和病理性的心脏肥大有很大区别,病理性心脏肥大在功能形态上通常与运动性心脏肥大相反。

心脏微细结构重塑

在运动性心脏肥大的同时,心肌细胞内的线粒体、氧化酶、毛细血管、肌浆网、心肌细胞的特殊分泌颗粒及神经支配等微细结构均会发生相适应的变化,也就是发生了心脏重塑。

运动性心动徐缓

长期进行运动训练(尤其是耐力性训练)可使安静心率明显降低。经常从事耐力性运动的人群,其脉搏跳动缓慢而有力,这是因为经过长期训练,心脏每次射血量增大(每搏输出量),而人体需氧量一定,所以单位时间内搏动次数会减少,且搏动力量相对较大。

心脏泵血功能改善

- 安静状态:长期运动训练的人和普通人由于机体的代谢水平相同,心输出量并无太大差异。

- 定量负荷运动:有训练者心率的增幅小,而心搏量的增幅大,心输出量的增幅亦较普通人小,表现出心泵功能的节省化现象。

- 极限负荷运动:运动员的心泵功能表现出较高的机能储备量。虽然有训练者所能达到的最大心率与无训练者差别不大,但心搏量和心输出量却明显大于无训练者。

对血管的影响

血管结构变化

长期、系统、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使动脉管壁的中膜增厚、弹性纤维增多,使血管的运血功能加强,还可改善毛细血管在器官内的分布和数量,利于物质和气体交换。

冠状动脉变化

训练致使局部血流改变,造成冠状动脉直径变大,这是长期训练引起的适应性变化。冠状动脉变粗,增加了心肌的血供,可防止局部缺血性心脏病或促进侧支血管的生长。

对心血管健康指标的影响

血压

- 有氧运动时,心脏会将更多的血液泵送到全身,从而降低血压。

- 2023年美国心脏协会在《循环》期刊上发表的关于抗阻运动的2023年版科学声明中介绍,在年轻健康成人(≤40岁)中,抗阻运动可引起舒张压小幅但显著的降低(降低1毫米汞柱);对于中老年健康成人(>40岁),抗阻运动可为其收缩压(降低4毫米汞柱)和舒张压(降低2毫米汞柱)带来更大幅度的降低。

血脂

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动脉硬化的风险。对于高血脂患者,单纯的有氧运动可能不足以达到最佳效果,建议在有氧运动的基础上,结合抗阻运动,抗阻运动有助于控制胆固醇水平。

血糖

运动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利用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水平,这对于预防2型糖尿病尤为重要,因为这种类型的糖尿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体重

过重或肥胖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为多余的脂肪会导致血压升高、胆固醇水平升高和动脉硬化。通过运动,我们可以燃烧多余的热量,减轻体重,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运动性心脏肥大和病理性心脏肥大主要有以下区别:

特征

- 运动性心肌肥大:表现为心脏体积增大,但心肌细胞结构正常,无心肌纤维化,心脏功能通常保持正常或有所提升,有助于增强运动耐力和心脏泵血功能。还可能出现心脏重量增加、心室腔增大、心肌纤维增粗、心电图改变(如ST段压低、T波倒置等,但通常可逆)等情况 。

- 病理性心肌肥大:表现为心肌细胞肥大,伴有心肌纤维化,心脏功能逐渐下降,患者可能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 。

机制

- 运动性心肌肥大:是心脏对长期运动训练的生理性适应反应,通过增加心肌细胞体积和数量,以及改善心肌代谢和能量供应来增强心脏泵血功能 。

- 病理性心肌肥大:是心脏对疾病的一种不良适应性反应,由于心脏长期承受过大的压力或容量负荷,导致心肌细胞肥大、间质纤维化等病理性改变 。

影响

- 运动性心肌肥大:对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表现具有积极影响,但在极端情况下,如过度训练或运动员退役后缺乏适当的运动刺激,可能导致心脏功能下降 。

- 病理性心肌肥大:可能导致心脏功能逐渐下降,甚至引发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

预防

- 运动性心肌肥大:关键在于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心脏负荷过大 。

- 病理性心肌肥大: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血压、改善心肌供血等 。

治疗

- 运动性心肌肥大: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但运动员应定期进行心脏检查以监测心脏状况 。

- 病理性心肌肥大:治疗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个体化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如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美托洛尔片等,还有手术治疗,如心脏瓣膜置换术等 。


运动对年轻人和老年人血压的影响

运动对年轻人血压的影响

正常情况

- 短期影响:年轻人进行剧烈运动后,血压会出现升高的现象。这是因为运动时心脏为满足身体需求加快跳动,血液循环加速,导致血压在短时间内上升。

- 长期影响:规律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慢跑等,对年轻人血压有积极影响。这些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管扩张,进而降低血压水平。长期坚持运动还能使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协调性更好,让血压的调节系统更加灵敏和协调,有助于稳定血压。

特殊情况

年轻人血压升高主要是由血管阻力增大引起,表现为舒张压升高比较明显。对于这类血压异常的年轻人,适度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管阻力,辅助降低舒张压。但如果血压在160/100mmHg以上,不建议运动,应先控制血压至安全范围。

运动对老年人血压的影响

正常情况

- 短期影响:与年轻人相似,老年人运动后血压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不过由于老年人血管硬化、弹性差,血压升高的幅度可能相对较大,且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时间可能比年轻人长。

- 长期影响:有规律、适量的身体运动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而降低心脏病、脑血管病等相关疾病的发生率。运动能够使老年人的肌肉得到锻炼,肌肉血管纤维逐渐增强,冠状动脉的侧支血管增多,血流量增加,管腔增大,对于动脉粥样硬化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有利于血压的稳定和心脑血管健康。

特殊情况

老年人因为血管弹性差,血压升高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升高明显。对于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尤为重要,舒缓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拳、快步走、骑自行车等,比较适合他们。同时,在运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过度运动,以免血压波动过大,引发心脑血管意外情况。如果气温骤变或早晚温差大,老年人血压波动会变大,此时运动更要谨慎,并根据血压情况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间。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