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定义
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PPC)是指胰液渗漏聚集在胰腺周围或胰腺内部而形成的非上皮组织包裹的囊性肿块,因其囊壁由肉芽或纤维组织构成,无典型上皮细胞,因此称之为假性囊肿。该疾病多继发于急、慢性胰腺炎。
手术时机
多数观点认为延期手术为宜,这样能让囊肿壁形成成熟的纤维化包膜。最佳方案是在观察期内用B超随访,观察囊肿有无消散或增大。若发现囊肿增大或7周后仍未自行消散,就应进行手术。
手术方式
囊肿摘除术
这是最理想的方法,但大多仅适用于胰尾部较小的囊肿,对于大的囊肿,该手术操作较为困难。
囊肿引流术
- 外引流术:过去曾是治疗胰假性囊肿的首选方法,但外引流后胰瘘发生率高,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内引流手术。外引流术后并发症较多,依次为胰瘘、腹腔脓肿、胰腺炎、囊肿复发和出血。现在主要针对全身情况较好、病程短、囊壁薄且与主胰管无交通的病人,或伴有感染、破裂、腹痛的病人实行开放式外引流术。
- 内引流术:主要用于全身情况较好,囊肿壁已经成熟,无并发症且无自然吸收可能的胰腺假性囊肿病人。手术方式根据囊肿位置决定:
- 囊肿 - 胃吻合术:当囊肿贴于胃后壁时采用,可使囊肿消散。
- 囊肿 - 十二指肠吻合术:适用于胰腺假性囊肿位于胰头部和体部的情况。
- 囊肿空肠 Roux - en - Y 吻合术:适合所有的胰腺假性囊肿,虽较囊肿 - 胃吻合复杂,但手术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脓肿、复发等比较低。
- 胰空肠侧侧吻合术:经 ERCP 检查发现有胰管狭窄阻塞,继发扩张并与囊腔交通的慢性胰腺炎病人,为引流囊肿、使主胰管减压时采用。即将主胰管前壁全程切开,与空肠襻做侧侧吻合,胰外胰腺假性囊肿和空肠襻游离端吻合,胰内胰腺假性囊肿与空肠襻做侧侧吻合。
胰切除术
常在胰腺有严重病变或恶性肿瘤时进行,可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部切除术或全胰切除术。
外科手术地位及发展趋势
过去,外科手术是 PPC 的首选有创治疗方式。但随着技术变革和患者需求提高,疾病的微创治疗深入人心,其治疗逐渐转向更为微创的介入、内镜等方式。不过,对于多发、巨大囊肿,疑似恶变、伴慢性胰腺炎或其他并发症的情况,手术仍然是主要的治疗选择。
胰腺假性囊肿手术时机选择依据
胰腺假性囊肿的手术时机选择是一个重要的医疗决策,它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囊肿大小和症状
囊肿的大小和患者出现的症状是决定手术时机的主要考虑因素。对于无症状且囊肿较小的患者,由于病情相对稳定,手术风险较低,因此可以考虑延迟手术,以减少手术风险。对于囊肿较大或伴有并发症的患者,如出现急性胰腺炎、胰腺坏死等,此时病情较为严重,需尽快手术以减轻症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 症状评估
腹痛、腹部不适、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等症状的出现,提示囊肿可能在进一步增大或已出现并发症,这时需要考虑手术以避免病情恶化。
3. 观察期内的变化
在观察期内,通过B超等影像学检查随访囊肿的变化情况。如果囊肿在7周后仍不能自行消散或出现增大,那么就需要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4. 个体化评估
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手术时机的选择也需要个体化评估。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囊肿的具体情况以及患者的个人意愿来综合判断最佳的手术时机。
综上所述,胰腺假性囊肿的手术时机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做出决策。如果您有更多关于胰腺假性囊肿的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