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后患者有抑郁情绪吗?

史宪杰医生 发布于2025-02-19 14:34 阅读量601

本文由史宪杰原创




图片发自160App

抑郁症的定义及症状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其主要特征包括持续的悲伤、失去兴趣和快乐的能力、疲劳、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我价值感下降、甚至出现自杀想法或行为。在外科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抑郁情绪,这可能与手术本身带来的身体和心理压力有关。

外科手术后抑郁情绪的研究现状

研究表明,外科手术后患者确实存在抑郁情绪的问题。例如,一项针对肝胆胰手术患者的研究显示,经过心理疏导护理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均有所降低,表明心理疏导对于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具有显著效果。另一项研究也指出,胸心外科手术患者在术前和术后普遍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这些情绪会对病情恢复和手术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心理疏导护理的效果

心理疏导护理通过分析评价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宣泄负性情绪。这种护理方式不仅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还能疏解焦虑、抑郁等情绪,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抑郁情绪对手术恢复的影响

抑郁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手术恢复产生不利影响。持续的负面情绪可能导致患者不愿意配合后续治疗,延长康复时间,甚至影响手术的最终效果。因此,及时识别和干预抑郁情绪对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至关重要。

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作用

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在外科手术后患者抑郁情绪的干预中起着重要作用。家人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与陪伴,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同时,社会也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如心理咨询、康复训练等,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手术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综上所述,外科手术后患者确实存在抑郁情绪的问题,且这种情绪会对手术恢复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心理疏导护理以及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促进术后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对外科手术后患者进行抑郁情绪的识别和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图片发自160App

术后抑郁情绪对身体恢复的影响



一、生理机能方面

- 免疫系统功能

    - 抑郁情绪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术后患者身体本就处于恢复阶段,免疫系统需要发挥作用抵御可能的感染等情况。当患者处于抑郁状态时,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活性可能降低,如白细胞的功能可能受到抑制,导致身体抗感染能力下降,从而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延缓伤口愈合的进程[]。

- 内分泌系统紊乱

    - 抑郁情绪可引发内分泌系统的紊乱。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在身体恢复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例如甲状腺激素、皮质醇等激素的分泌平衡对新陈代谢、组织修复等有着关键影响。术后抑郁情绪可能导致激素分泌失调,像皮质醇分泌异常,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时,会影响血糖调节,抑制蛋白质合成,不利于伤口愈合和身体机能的恢复[]。

二、康复行为方面

- 对治疗的依从性

    - 抑郁情绪会使患者对术后的治疗依从性降低。患者可能会对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等医嘱不重视或者不愿意执行。例如,因为情绪低落而忘记或故意不服用药物,这会影响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进而阻碍身体的恢复进程[]。

    - 对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抑郁情绪会降低他们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康复训练对于身体机能的恢复,如肌肉力量的恢复、关节活动度的改善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消极对待康复训练会延长身体恢复的时间。

- 生活方式改变

    - 抑郁情绪往往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如睡眠质量下降、饮食不均衡等。术后患者需要充足的睡眠来促进身体恢复,但抑郁可能导致失眠或睡眠浅等问题,影响身体的正常休息和自我修复。同时,饮食方面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或者过度进食不健康食物的情况,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等,不利于身体组织的修复和能量补充[]。

三、心理 - 生理交互影响方面

- 疼痛感知与耐受

    - 抑郁情绪会影响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和耐受程度。术后患者通常会经历疼痛,抑郁情绪可能会增强疼痛的主观感受,使患者觉得疼痛更加难以忍受。这种疼痛的加剧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抑郁情绪,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严重影响身体恢复的速度和质量[]。

- 身体恢复的信心

    - 抑郁情绪会削弱患者对身体恢复的信心。缺乏信心会使患者在身体恢复过程中表现出消极态度,心理上的消极状态会通过神经 - 内分泌 - 免疫网络等生理机制影响身体恢复的各个环节,使得整个身体恢复过程变得更加艰难和漫长。



图片发自160App

术后抑郁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一、免疫细胞功能改变

- 白细胞活性降低

    - 术后抑郁可导致白细胞的活性受到抑制。白细胞在人体免疫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中性粒细胞负责吞噬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当患者处于抑郁状态时,身体内的神经 - 内分泌系统失衡,这会影响白细胞的正常功能,使得白细胞抗击感染的能力下降,从而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

- 淋巴细胞功能受损

    - 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它们在免疫应答中扮演关键角色。术后抑郁会干扰淋巴细胞的正常功能,例如T淋巴细胞的细胞免疫功能可能减弱,导致对肿瘤细胞或病原体的识别和清除能力下降。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也可能受到影响,使得机体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防御能力降低[]。

二、免疫因子分泌失调

- 细胞因子失衡

    - 细胞因子是免疫系统中的信使分子,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和免疫应答的强度。术后抑郁可引起细胞因子分泌失调,例如促炎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 - 6(IL - 6)和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 α)可能过度分泌。这种炎症因子的失衡一方面会导致慢性炎症状态,不利于术后伤口的愈合;另一方面可能影响身体整体的免疫平衡,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 免疫球蛋白水平异常

    - 免疫球蛋白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抗体分子,是体液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术后抑郁可能使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发生异常,例如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的浓度可能降低,从而削弱机体的特异性免疫防御能力,使患者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三、免疫调节系统紊乱

- 神经 - 内分泌 - 免疫网络失衡

    - 人体的神经 - 内分泌 - 免疫网络在维持免疫稳态中起着关键作用。术后抑郁会打破这个网络的平衡,例如通过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HPA)轴的过度激活。HPA轴的激活会导致皮质醇等应激激素的分泌增加,皮质醇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它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减少细胞因子的分泌等,从而全面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降低机体的免疫力[]。



图片发自160App

外科手术后抑郁情绪的治疗指南



术后抑郁情绪的识别

术后抑郁情绪是指在经历外科手术后出现的一种情绪障碍,它可能包括焦虑、抑郁和失眠等症状。识别术后抑郁情绪的关键在于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以及是否有焦虑、抑郁和失眠等症状的出现。年龄、性别、手术类型、合并症和疼痛等因素都可能增加术后情绪障碍的风险。

术后抑郁情绪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术后抑郁情绪治疗的一部分,药物选择应根据症状选择,如以焦虑为主的选用抗焦虑药,以抑郁为主的选用抗抑郁药。药物治疗的原则还包括优先选择起效快、不良反应低的药物,同时考虑药物的相容性和药物相互作用。常用的抗抑郁药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它们起效较慢,但不良反应较少。抗精神病药则用于治疗伴有精神病症状的术后情绪障碍。

术后抑郁情绪的非药物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外,非药物治疗也是术后抑郁情绪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包括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处理情绪问题,提高应对机制和求助行为。物理治疗则可以通过改善身体状况间接影响情绪状态。此外,社会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建立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术后情绪障碍。

手术后抑郁情绪的预防

预防术后抑郁情绪同样重要。术前对患者进行关于手术风险和预后的充分告知,以及建立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降低术后情绪障碍的风险。术前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供心理支持或干预措施,也可以降低术后情绪障碍的风险。

结论

综上所述,外科手术后抑郁情绪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预防措施。通过多方位的干预,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缓解术后抑郁情绪,促进其身心健康的恢复。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