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发生时的医疗救助措施

史宪杰医生 发布于2025-01-12 17:21 阅读量510

本文由史宪杰原创


图片发自160App

地震发生时的医疗救助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急救处理**:首先,救援人员需要对被救出的垂危伤员进行急救。这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中的泥土,对开放性创面进行包扎,以及固定骨折。特别是脊柱骨折,在地震中十分常见,需要特别注意。在群众性自救互救的基础上,对伤员进行初步分类,分清轻重缓急 。

2. **组织抢险**:现场人员应自发组织起来,根据伤者的呼救声和脱险者提供的信息,小心地将压在废墟下的伤者救出。优先确保伤者的头部和面部露出,清理口鼻内异物,以利于呼吸 。

3. **重伤者优先**:应优先抢救呼吸和心跳停止、大出血、头部和内脏受伤者。对呼吸心跳停止者,首先清除口鼻腔中的泥土,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进行心肺复苏,然后迅速转送医院 。

4. **处理伤口**:快速清除开放伤周围的泥土,用敷料或其他合适的洁净物品进行包扎和止血。对于大面积创伤,要保持创面清洁,并用干净纱布包扎 。

5. **物资和专家保障**:地震发生后,各级政府部门会启动应急预案,火速展开救援。这包括医疗专家的到位和救援物资的迅速调配,确保救援工作的高效进行 。

地震发生时的医疗救助是一个需要多部门配合、协同作战的复杂过程,涵盖了急救处理、组织抢险、重伤者优先、伤口处理和物资专家保障等多个方面。

1. 现场急救原则

医疗处置原则:

服从统一指挥,统一安排。

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

先抢后救,抢中有救,尽快脱离事故现场。

先分类再后送,医护人员以救为主,其他人员以抢为主。

消除伤员的精神创伤。

伤员的医疗救护原则:

先挖后救,挖救结合。

对被救出垂危伤员进行急救,先救命、后治伤。

对开放性伤面给予包扎,骨折应予固定。

检伤分类,对需要进行医疗救护的伤员,必须初步分类,分清轻重缓急。


2. 现场医疗操作技术指南

现场评估:

迅速评估现场安全、受伤人数及自身、伤病人及旁观者是否处于危险中。

判断现场可以应用的资源及需要何种支援、可能采取的救护行动。

止血技术:

止血方法包括包扎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指压止血、加垫屈指止血、填塞止血、止血带止血。

特别注意四肢的动、静脉出血,如使用其他止血法能止血的,就不用止血带止血。

创伤止血技术:

止血带止血时,肢体上止血带的部位要正确,上止血带部位要有衬垫,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每隔50分钟要放松3-5分钟。

3. 特殊伤害的处理

脊柱骨折:

在现场难以确诊的情况下,运送伤员时使用硬质担架并将伤员固定在担架上。

开放性骨折:

骨折合并其他组织损伤(皮肤、血管、神经、肌腱)应彻底清创,及早变开放性骨折为闭合性骨折,以防止感染。

扭伤和脱臼:

扭伤时,用湿冷布覆盖,然后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放进冷水中冷敷30分钟左右。

脱臼时,肩部最易脱臼,脱臼后,常用手牵脚蹬复位法。

4. 震后紧急疏散和救援

疏散程序:

灾害性地震发生后,医院地震紧急处置指挥机构应立即启动地震应急响应,根据具体情况发出疏散通知或警报,适时组织疏散。

救援内容:

组织本单位员工自救互救,并与所在社区、附近的企事业单位联系,借助社区志愿者或民兵组织,开展救助。

启用紧急医学救助点,接收地震伤员,进行医疗救援。

这些措施涵盖了从初步评估到具体治疗的各个方面,旨在确保在地震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医疗救助。

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救助措施,用于当一个人心跳停止时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以下是人道救援组织普遍推荐的标准心肺复苏步骤:



### 成人心肺复苏步骤:

1. **评估现场安全**:

  - 确保现场没有危险,如电线、火灾等。

2. **呼叫求助**:

  - 如果可能,请旁人拨打紧急电话(如120或当地的紧急服务电话)并获取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3. **检查反应**:

  - 轻拍患者的肩膀并大声呼唤,检查是否有反应。

4. **启动紧急反应系统**:

  - 如果患者无反应,呼叫紧急服务或让旁人呼叫。

5. **进行心肺复苏**:

  - 将患者平躺在硬平的表面上。

  - 双手叠放,一只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骨中部。

  - 用身体的重量垂直向下按压胸部至少2英寸(约5厘米)深,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

  - 在每次按压后让胸部完全回弹。

6. **开放气道**:

  - 将患者的头部仰起,下巴抬起,以打开气道。

7. **进行人工呼吸**(如果受过培训):

  - 给予30次按压后,打开患者气道,给予2次口对口呼吸,每次吹气约1秒钟,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

8. **继续心肺复苏**:

  - 持续进行30次按压后接2次人工呼吸的循环,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开始有反应。

### 注意事项:

- 如果未受过人工呼吸的培训,可以进行仅按压的心肺复苏(Hands-Only CPR)。

- 尽快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 如果心肺复苏是在水中进行的,移动患者到干燥的地方后才开始心肺复苏。

- 如果怀疑患者有脊柱损伤,尽量保持头部和颈部与身体对齐,避免不必要的移动。

### 儿童和婴儿心肺复苏:

- 儿童和婴儿的心肺复苏与成人相似,但按压的力度和深度有所不同。通常使用单手或两指按压,按压深度至少为2.5厘米(1英寸)。

请记住,进行心肺复苏之前,确保自己了解正确的步骤和技术,最好是通过正规的急救培训课程来学习。在紧急情况下,尽你最大的努力去救助,即使你的技能不是很熟练,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