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治疗

史宪杰医生 发布于2024-11-01 10:40 阅读量451

本文由史宪杰原创


图片发自160App

医源性胆管损伤(Iatrogenic Bile Duct Injury, IBDI)是一种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胆管损伤,常见于上腹部手术如胆囊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肝切除术等。其治疗策略的选择对于患者的长期预后至关重要。



### 诊断与影响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损伤后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胆管狭窄、反复发作的胆管炎、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甚至肝衰竭 。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胆胰管造影或胆道造影可显示胆管损伤的具体情况,如胆管缺失、狭窄和扩张等 。

### 治疗策略

治疗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方法多样,包括内镜治疗、外科手术等。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治疗方式:

1. **内镜治疗**:适用于一些较小或早期的损伤。

2. **外科手术**:包括胆管修补术、胆管对端吻合术、组织替代修复术、胆管结扎术、胆管/肝管空肠吻合术、肝切除术、肝移植术等。这些手术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损伤的类型、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

  - **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适用于胆管损伤的修复。

  - **胆管对端吻合术**:用于修复较小的损伤。

  - **肝切除术和肝移植**:在损伤严重或并发症出现时可能需要进行。

3. **术中注意事项**:在处理胆管损伤时,需要仔细辨认局部解剖关系,谨慎操作。一旦发生损伤,要准确把握手术时机,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损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早期诊断和及时、恰当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在处理这类损伤时,医生的经验和技巧也非常重要。



图片发自160App

胆管修补成形术是一种三级手术,属于中等风险手术。这种手术用于治疗胆道损伤,如胆漏和胆道狭窄。在进行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如核磁共振、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和心电图等,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是否存在手术禁忌 。



关于手术的成功率,具体数据可能因医院、医生、患者状况及手术复杂性而有所不同。例如,一项针对高位胆管损伤的研究显示,术中发现并修复的成功率为60.0%,早期修复(2周内)的成功率为79.4%,延期修复(2周后)的成功率为73.1% 。这些数据表明,早期修复通常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仅供参考,实际手术的成功率会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如果您或您认识的人需要进行胆管修补术,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生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和建议。

内镜治疗胆管损伤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内镜下胆管扩张联合胆管支架**:这是治疗胆管良性狭窄(BBS)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内镜操作,可以实现胆管引流,同时使用特殊的支架维持胆管的通畅 。

2. **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这是一种通过十二指肠乳头进入胆管和胰管的检查方法。它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胆总管结石,通过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等常规方法进行胆总管取石 。

3. **内镜下乳头大球囊扩张术(EPLBD)**:这是一种使用较大直径球囊扩张胆管开口的技术,可以单独使用或与EST联合使用,特别适用于大块或困难的胆总管结石 。

4. **机械碎石术(ML)**:这是一种利用机械设备将胆总管结石破碎的方法,有助于更轻松地取出结石 。

5. **经口胆道镜(POCS)辅助碎石**:这种方法结合了经口胆道镜和机械碎石技术,有助于更精准地处理胆总管结石 。

6. **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这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通过体外冲击波破碎胆总管结石 。

这些技术的发展为胆管损伤的内镜治疗提供了多种选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结石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