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温热性的科学解读与探索-仍存在许多未知!

史宪杰医生 发布于2024-10-14 11:46 阅读量437

本文转载自医学故事

医学故事.健康    中华医学会理事 神经外科教授



图片发自160App

食物温热性的科学解读与探索-仍存在许多未知

王雷利、刘燕  解放军总医院第九医学中心

食物温热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目前科学界尚未完全研究明白。中医认为温热性食物具有温阳、散寒、补虚等作用,如羊肉、牛肉等肉类,荔枝、龙眼等水果,韭菜、辣椒等蔬菜,花椒、生姜等调料都被认为性温热。从现代营养学角度看,可能与蛋白质产热效应、脂肪特性以及对内分泌系统和血液循环的影响有关。虽然有一些研究从不同方面进行探索,如传统中医理论的验证、现代营养学分析及多学科交叉研究等,但仍存在许多未知。食物温热性的分子机制等关键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以提高研究的精准度和科学性,更好地指导人们的饮食选择和健康管理。

一、引言

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常常听到关于食物具有寒、凉、温、热四种不同性质的说法,即 “四性”。其中,温热性食物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羊肉、牛肉、荔枝、龙眼等。然而,食物温热性究竟是什么概念?科学界对此是否有了明确的研究结论?这一问题不仅关乎我们的饮食选择,更涉及到对人体健康的深入理解。本文将深入探讨食物温热性的概念,并对科学界目前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二、食物温热性的概念解析

(一)中医视角下的食物温热性

中医认为,食物的温热性是其对人体生理功能产生影响的一种特性描述。食物的四性是根据其对人体的作用倾向来划分的,温热性食物具有温阳、散寒、补虚等作用。

温阳作用

温热性食物能够振奋人体的阳气。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具有温煦脏腑、推动气血运行、抵御外邪等功能。例如,羊肉味甘,性温,入脾、肾经,能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可用于脾胃虚寒所引起的怕冷、反胃、身体消瘦以及肾阳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冷痛、阳痿等症状的治疗。这表明羊肉的温热之性可以补充人体的阳气,增强脏腑的功能活动。

散寒作用

当人体受到寒邪侵袭时,会出现怕冷、疼痛、肢体拘挛等症状。温热性食物可以驱散寒邪,缓解这些不适。生姜性温,味辛,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等作用。在受寒感冒时,喝一碗生姜红糖水可以帮助驱寒,使人体恢复温暖舒适的状态。

补虚作用

对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的人群,温热性食物可以起到补益的作用。牛肉性温,具有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腰膝酸软等人群有一定的补益作用。龙眼性温,味甘,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适合气血不足、心悸失眠的人群食用。



图片发自160App

食物温热性的科学解读与探索-仍存在许多未知

(二)现代营养学视角下的食物温热性

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看,食物的温热性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营养成分

(1)蛋白质产热效应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的食物热效应。羊肉中富含蛋白质,蛋白质在消化时所产生的热效应相对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人体感觉到温热。食物热效应是指人体在摄食过程中,由于要对食物中的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代谢转化等,需要额外消耗能量,从而引起体温升高。

(2)脂肪特性

羊肉的脂肪以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这些脂肪在代谢过程中能够为人体提供较高的能量,并且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进而增加身体的热量产生,有助于提升身体的温度。不同类型的脂肪对人体的影响不同,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相对来说更容易被人体利用,产生较多的能量。

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1)内分泌系统一些研究发现,羊肉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导致身体出现温热的感觉。例如,羊肉中的一些物质可能会刺激人体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这些激素可以提高人体的代谢率,使身体的产热增加,进而让人感觉温暖。内分泌系统在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通过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从而改变人体的代谢状态和体温调节机制。

(2)血液循环促进作用

冬季吃羊肉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以抵御寒冷、滋补身体。从现代科学角度看,血液循环加快会使身体产生更多的热量,这与中医所说的羊肉性温热能够暖身的观点相契合。良好的血液循环可以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带走代谢废物,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一些温热性食物可能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从而产生温热的感觉。



图片发自160App

食物温热性的科学解读与探索-仍存在许多未知

三、科学界对食物温热性的研究进展

(一)传统中医理论的研究与验证

中国古代诸多医学典籍对食物的温热性有明确记载,这些经典著作是古人长期实践和观察总结的结果。现代科学对中医理论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试图从现代科学的角度验证中医关于食物温热性的说法。

例如,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羊肉中的某些成分对动物的脾肾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从中医角度而言,脾主运化、肾主藏精纳气,脾肾阳气充足,则人体的阳气振奋,气血运行通畅,从而表现出温热的状态。动物实验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中医关于羊肉性温热且能温养脾肾的理论。

此外,对一些温热性食物的临床研究也在进行中。比如,对于体质虚寒的人群,食用温热性食物后观察其身体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对生理指标的影响等。这些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温热性食物对人体的作用机制,为中医理论的现代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现代营养学的研究

现代营养学通过对食物成分的分析和对人体生理功能的研究,逐步揭示食物温热性的可能机制。



蛋白质产热效应的研究

科学家们对不同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和消化过程中的热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实验测量不同食物在消化过程中人体所消耗的能量,以及对体温的影响,发现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往往具有较高的食物热效应。羊肉等温热性食物中富含蛋白质,这可能是其产生温热感觉的一个重要原因。

脂肪特性的研究

对不同类型脂肪的代谢过程和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了解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在提供能量和促进血液循环方面的作用。研究发现,羊肉等温热性食物中的脂肪成分可能通过影响人体的能量代谢和血液循环,从而产生温热的效果。

内分泌系统和血液循环的研究

通过实验观察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对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以及对血液循环的促进作用。例如,研究羊肉中的物质对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的刺激作用,以及对血液循环速度的影响。这些研究有助于揭示温热性食物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

动物实验研究:在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羊肉中的某些成分对动物的脾肾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从中医角度而言,脾主运化、肾主藏精纳气,脾肾阳气充足,则人体的阳气振奋,气血运行通畅,从而表现出温热的状态。动物实验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中医关于羊肉性温热且能温养脾肾的理论。除了羊肉,以下食物也性温热: 一、肉类 牛肉:牛肉性温,具有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腰膝酸软等人群有一定的补益作用。 鹿肉:鹿肉性温,能益气血、补虚羸、补肾益精。但鹿肉较为温热,食用应适量,避免上火。 二、水果类 荔枝:荔枝性温,味甘酸。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促进食欲之功效。但荔枝性热,多食易上火。 龙眼(桂圆):龙眼性温,味甘。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适合气血不足、心悸失眠的人群食用。 榴莲:榴莲性热,具有活血散寒、缓解痛经等作用,适合寒性体质的人食用。但榴莲热量较高,不宜过量食用。 三、蔬菜类 韭菜:韭菜性温,味辛。具有补肾温阳、益肝健胃、行气理血、润肠通便的功效。 辣椒:辣椒性热,能温中散寒、开胃消食。适当食用辣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 四、调料类 花椒:花椒性温,味辛。有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胃腹冷痛、呕吐泄泻等病症。 生姜:生姜性温,味辛。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等作用。在受寒感冒时,喝一碗生姜红糖水可以帮助驱寒。



图片发自160App

食物温热性的科学解读与探索-仍存在许多未知

(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学科交叉研究成为探索食物温热性的新趋势。



结合生物学、医学和营养学的研究

综合运用生物学、医学和营养学的研究方法,从细胞、分子水平到整体生理功能,全面研究温热性食物对人体的影响。例如,通过研究食物成分对细胞代谢的影响,以及对人体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调节作用,深入了解食物温热性的生物学机制。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基因测序、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分析温热性食物对人体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和代谢产物的影响。这些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更深入地了解食物温热性的分子机制,为精准饮食提供科学依据。

四、食物温热性研究的意义与应用

(一)饮食指导

了解食物的温热性对于合理饮食具有重要意义。不同体质的人群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特点选择适合的食物。体质虚寒的人可以适当食用温热性食物,以温阳散寒、补益身体;而体质偏热或容易上火的人则应谨慎食用温热性食物,避免加重体内的热象。同时,在搭配食物时,也可以根据食物的温热性进行合理搭配,以达到平衡饮食的目的。

(二)健康管理

食物温热性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进行健康管理。对于一些患有特定疾病或处于特殊生理状态的人群,如脾胃虚寒、肾阳虚等患者,合理选择温热性食物可以辅助治疗疾病,促进身体的康复。此外,对于预防疾病和保持身体健康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传统医学的现代发展

对食物温热性的研究为传统医学的现代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医理论进行验证和阐释,可以使传统医学更好地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为人类的健康服务。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文化。



五、结论

食物温热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到中医理论和现代营养学等多个领域。虽然科学界对食物温热性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目前的研究表明,食物的温热性可能与营养成分、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多学科交叉研究等方面有关。



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食物温热性的分子机制,加强多学科交叉研究,提高研究的精准度和科学性。同时,也需要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为人们的饮食选择和健康管理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



总之,食物温热性的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食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也为传统医学的现代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对食物温热性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入和全面。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