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同志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这一战役发生在1935年,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次战略性转移。在毛泽东的英明指挥下,红军巧妙地四次渡过赤水河,成功地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并最终赢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
“四渡赤水”战役体现了毛泽东同志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这一战役不仅展现了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才能,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顽强意志和英勇斗争精神。
四渡赤水后,红军的下一步行动是继续长征,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实现战略转移。具体来说,以下几个步骤是红军在四渡赤水后的主要行动:
1. **渡过金沙江**:在四渡赤水之后,红军迅速渡过了金沙江,这一行动再次成功地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使得红军得以继续北上。
2. **强渡大渡河**:红军在渡过金沙江后,面临着新的挑战,那就是强渡大渡河。这是一次极其危险的军事行动,红军在这里再次展现了英勇无畏的精神。
3. **飞夺泸定桥**:在渡过大渡河之后,红军继续北上,面对着泸定桥这个天险。红军部队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成功地夺取了泸定桥,为继续长征打开了通路。
4. **翻越夹金山**:红军在夺取泸定桥后,继续北上,翻越了夹金山,这是红军长征途中的又一座大山。
5. **过草地**:随后,红军进入了茫茫的草地,这是长征途中最艰难的一段路程之一,红军在这里经历了严重的物资匮乏和自然环境的极端考验。
通过这一系列的行动,红军最终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的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会师,结束了长征的艰难历程。长征的胜利,不仅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也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