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故事.健康红蓝 中华医学会理事 神经外科教授
智慧:宽眼界,远贪婪;大格局,弃纠缠
在古老的智慧典籍《道德经》中,蕴含着诸多深刻的人生哲理,为我们指引着生活的方向。其中,“眼界越宽,越不贪婪;格局越大,越不纠缠” 这句话,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前行的道路。
一、不贪婪,是为人的境界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中提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老子深刻地指出,不懂得知足是一个人最大的祸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陷入无尽的贪婪之中,无法自拔。
当人们的生活刚刚稳定下来,便开始羡慕别人的安逸;而一旦拥有了安逸的生活,又渴望奢侈的享受。这种永无止境的欲望,就像一个无底洞,让人不断地追逐,却始终无法满足。然而,贪婪往往会给人带来灾难。
曾听过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在海边,有一位渔夫为了贪图省事,编织的渔网只有一口锅那么大。他与附近的渔夫每天出海打鱼,其他人都能满载而归,唯独他两手空空。一位热心的邻居见状,对他说:“你的渔网太小了,难怪打不到鱼,改天换个大些的渔网,就可以捕到鱼了。” 渔夫听后,马上回家把渔网改大了几倍。果然,第二天出海他满载而归。
第一次捕到这么多鱼,渔夫欣喜若狂,心想:看来渔网越大,捕到的鱼越多。于是,他又把渔网改大了好几倍。随后,他拿着新编织的巨大渔网出海捕鱼。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渔网撒到大海,他满心期待着今天能捕到更多的鱼。但到了收网的时候,他发现拉网很吃力。于是,他便用更大的力气去拉。结果发现自己根本拉不动这个大网,自己的渔船反而被渔网中的鱼拉着跑。而渔夫又不想放弃自己网中的鱼,双手仍然紧紧抓着渔网,最后渔夫被自己编织的大网拉到了海中,丧失了生命。
这个故事生动地诠释了贪婪的后果。《道德经・第四十四章》中讲:“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过分追逐名利和财富,必定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只有懂得适可而止,才能避免灾祸,获得长久的平安。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很容易被各种诱惑所吸引,陷入贪婪的陷阱。然而,我们应该明白,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拥有多少物质财富,而在于内心的满足和安宁。当我们学会知足,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美好。
二、不纠缠,是处世的智慧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中说:“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人生短暂,格局越大的人,越不会与烂人烂事纠缠。
在一个村子里,有一户人家的女儿还未出嫁就怀孕了。在这个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地方,这位少女免不了被全村的人指指点点。少女的家人也一直逼问她孩子的父亲是谁。迫于压力,少女撒谎说:孩子的父亲是附近山上道观中的道长。
于是家人带着出生不久的孩子来到道观见到了道长。道长听完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说:“这样啊”,默默地接过孩子。之后的每一天,道长都带着孩子在村里挨家挨户的讨牛奶。全村人都在背后对道长议论纷纷。在道长的细心呵护下,孩子长得白白胖胖,而道长却日渐消瘦。
终于,少女受不了内心的煎熬,感到万分愧疚,对家人说出了实情。家人知道后,满怀愧疚的上山找到了道长。道长听后,说了声:“这样啊”,便把孩子还给了这家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活世上,烦恼的事有很多。与其与他人争辩得面红耳赤,不如一笑置之,问心无愧即可。古诗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当我们不被琐事所困扰,不与他人纠缠不休,才能拥有一颗宁静的心,享受生活的美好。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中讲:“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在老子看来,不争辩、不纠缠不仅是心胸的豁达,也是一种处世的智慧。当我们放下争执,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我们会发现,很多矛盾和冲突都会迎刃而解。
三、以《道德经》智慧指引人生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中讲:“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老子告诉我们,不管是生活中的诱惑,还是与他人之间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流逝,任何事情都是会过去的。
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有时候,我们会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陷入贪婪的陷阱;有时候,我们会与他人发生矛盾和冲突,陷入纠缠不休的境地。然而,当我们回首往事时,会发现那些曾经让我们纠结不已的事情,其实都已经成为了过去。
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经历一切之后,拓宽我们的眼界,懂得知足。当我们的眼界变得宽广,我们就不会被眼前的小利所迷惑,而是能够看到更长远的利益和价值。我们也会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会因为贪婪而失去更多。
同时,我们也要撑大我们的格局,学会包容,不去争辩。当我们的格局变大,我们就能够以更加宽容的心态看待他人和世界。我们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与他人争吵不休,而是能够以平和的心态解决问题。我们也会更加尊重他人的选择和观点,不会强行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
总之,《道德经》中的智慧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处世哲学。让我们在生活中不断践行这些智慧,以宽眼界远离贪婪,以大格局摒弃纠缠,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