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故事.红蓝融合 中华医学会理事 神经外科教授
运动处方: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考核指标
在当今医疗领域,运动处方已逐渐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同时也是智慧医院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运动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那么,运动处方究竟该如何开具呢?
《全国市民健康素养提升行动》着重强调了净化健康科普网络环境,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传播正确的健康知识,更要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运动处方的制定绝非一概而论,而是需要充分考虑个人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运动经验以及疾病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对于不同的疾病或健康状况,运动频率、强度、时间、类型以及总量和进阶等要素(即FITT-VP原则)都需要精心权衡。
以糖尿病患者为例,若其心肺功能较差,那么选择低强度的运动方式或许更为合适,如散步、瑜伽等;而对于身体状况相对较弱的慢病患者,步行这种较为安全的运动方式则可能是首选。痛风患者并非不能运动,关键在于选择恰当的运动形式和强度。这充分体现了运动处方个性化的重要性,因为适合他人的运动方式,未必适合自己。
在运动过程中,我们还应根据个人的感受和身体状况及时对运动处方进行调整,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这需要患者与医生或运动处方师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协作。
为了推动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要求。其中,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成为重要任务。这不仅要符合互联网诊疗、智慧医联体等新业态的发展趋势,还需积极探索运用智能化等新技术手段来提升医疗质量和效率。
电子病历分级评价标准的修订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预计在新的建设标准中,将大幅增加智能化管理的内容。这或许遵循了类似于摩尔定律的发展规律,即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呈指数级增长。值得注意的是,新标准将《“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的相关内容纳入其中,进一步凸显了国家对全民健康的高度重视。
在新增的评价内容中,“医体融合”和“临床营养”从 7 级开始,涵盖了病房医师和门诊医师的运动处方开立支持、处方共享、多方协同支持、运动处方库,以及一般治疗记录的运动处方、干预管理、可穿戴设备接入、数据库,还有药事管理的食物过敏、知识库、营养调剂等 10 项内容。这充分表明,运动治疗与康复在医疗体系中的作用正不断受到重视。
比如,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医生在开具运动处方时,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心脏功能、血压控制情况以及药物使用等因素。可能会建议患者从低强度、短时间的有氧运动开始,如慢走,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同时监测心率和血压的变化。通过运动处方的精准制定和适时调整,帮助患者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再如,对于肥胖患者,运动处方不仅要考虑减重目标,还要结合患者的关节承受能力、代谢水平等因素。可能会推荐游泳、骑自行车等对关节压力较小的运动,并结合饮食控制,实现有效的体重管理。
此外,我们还能看到一些高校在健康管理方面的积极探索。很久以前就听闻北大开设了一门特别的课程——《体能提升:运动与膳食》,其入门标准是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 25。
如今,国家对大中小学生的体能要求日益提高,然而当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情况却令人担忧。据统计,约 70%至 80%体质测试不合格的同学存在超重或肥胖的问题。一旦体重超标,多项体质指标都会受到影响。
这门课程的主题明确,即运动与饮食的联合干预。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讲授涵盖减肥原理、合理膳食与减脂饮食、科学健身与运动处方等内容;运动训练则包括长跑、短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跳远、坐位体前屈等项目;实践应用方面包括制定个性化减肥方案、运动与饮食打卡、减肥和体质监测与评估等。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生活观念,掌握科学减肥方法,养成规律运动和合理膳食的习惯,改善超重或肥胖学生的身体成分,提升体能,提高体质测试成绩。
实际上,不仅是高校,整个社会都应重视运动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以及某些类型的癌症患者,运动已被证明是综合管理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心脏病患者为例,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肌功能,改善心血管循环,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但在开始运动前,患者必须接受全面的心脏功能评估,医生会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包括运动的类型(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强度(如低强度、中等强度)、时间(每次 30 分钟至 60 分钟)和频率(每周 3 至 5 次)。
糖尿病患者通过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运动处方会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的存在与否以及身体的整体状况来制定。例如,对于血糖控制良好且无明显并发症的患者,可能推荐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结合适量的力量训练;而对于血糖波动较大或存在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患者,运动类型和强度则需要更加谨慎选择。
高血压患者适当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改善血管弹性。医生在开具运动处方时,会考虑患者的血压水平、靶器官损害情况以及是否正在服用降压药物等因素。一般来说,轻度高血压患者可以选择慢跑、游泳等运动,而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在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前,可能需要从低强度的运动如散步开始。
对于肥胖症患者,运动是实现有效体重管理的关键。运动处方会综合考虑患者的体重、关节状况和心肺功能。游泳、骑自行车等对关节负担较小的运动通常是首选,同时结合饮食控制和行为干预,以达到理想的减重效果。
在癌症治疗与康复过程中,适当的运动也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身体机能、减轻治疗副作用、改善心理状态。但由于癌症患者的身体状况较为特殊,运动处方需要根据癌症的类型、治疗阶段、患者的体力状况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制定,并在专业人员的监督下进行。
总之,运动处方在慢性疾病的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为了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患者在开始运动前务必寻求专业的医疗建议,与医生共同探讨适合自己健康状况的运动方案。医生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帮助患者制定全面的管理计划,以控制或缓解慢性疾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相信运动处方在未来的医疗领域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们的健康带来更多福祉。医院也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运动处方的开具和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医疗服务,推动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