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故事.红蓝融合 中华医学会理事 神经外科教授
记人好,念人恩
在《了凡四训》中指出:“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这句话深刻地表明,人生的福祉与个人的修行紧密相连,无需于外界苦苦追寻,关键在于内心的修养。
所有的幸运和福气,皆源于个人长期的善良之举与良好品德。尽管命运难以预测,但只要我们行善积德,为他人着想,心怀感恩,上天自会庇佑。
替他人着想,为自己积缘
《论语· 雍也》云:“己欲利,先欲人;己欲达,先达人。”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妻子,即便年至古稀,每逢寒冬,天未亮便起身,在厨房忙碌烧水煮粥。她精心熬制许久,直至粥香四溢。仆人们陆续起床,洗漱后来到厨房,享用热气腾腾的粥。
杨夫人的儿子见母亲辛苦,劝说道:“天气如此寒冷,您何必这般操劳?”杨夫人深情回应:“他们虽是仆人,却也是其父母牵挂的子女,有家庭要照顾,天冷需喝热粥保健康。”儿子深受触动。
杨夫人共育有四子三女,辅佐培养出两代忠良。虽每人性格与天赋各异,但必有杨夫人积德之功。《春秋·曾子》中言:“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懂得为他人着想之人,福报或许不会即刻降临,但灾祸已然远去。善良之人或许会吃亏,但无需为未来担忧,福报必将随后而至,福泽深厚,亦能惠及子孙。爱是世间流转的力量,对他人的善举,最终会回馈自身。替他人着想,便是积德行善,为自己积累福缘。善待他人,种下善果,必能避祸享福。
记他人恩德,添自己欢喜
《弟子规》中有言:“恩欲报,怨欲忘。”应铭记他人好处,忘却他人不满,如此方能得人喜爱,让自己愉悦。
《红楼梦》中,刘姥姥去贾府时低声下气,凤姐随意给了二十两银子,助其家庭度过寒冬。次年秋收,刘姥姥带着自家田产的蔬菜水果再次来到大观园,称要给姑娘们尝尝鲜,还获贾母赏识。对贾府而言,这些蔬果不值钱,但刘姥姥能在贫富差异中铭记恩情,难能可贵。记住他人恩德,方能结下善缘,此为刘姥姥的第一大智慧。
后来贾府不幸,家道中落,年迈的刘姥姥仍进城打理,见到凤姐后,带着外孙在瓜州奔波,耗尽家产赎回巧姐。巧姐与外孙终成夫妻,刘姥姥一家也平安富足一生。坚守初心,不忘低谷时援手之人,此为刘姥姥的第二大智慧。
懂得知恩图报,是人性的美好一面。刘姥姥用一生诠释,铭记恩德,能在困境中保持内心明亮。这世上,无人有义务对你好,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故而情谊珍贵,莫忘撑伞之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记住他人恩德,让自己心怀喜悦,格局渐扩,前途更广。
心里多少恩,命里多少福
《了凡四训》深刻指出:“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所有幸福和福报,皆源自内心善念。
年少积福德,中年修功德,晚年享福报。福报从何而来?唯心中有恩,命里有福。曾有一小孩在山谷呼喊,山谷回应。他生气抱怨,母亲提醒:待人友善,方能收获友善;自己粗鲁,他人亦如此。《太上感应篇》言:“祸福无门,唯人所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福祸非命中注定,如山谷回声,取决于行为善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此乃不变之理。行善积德,必受天佑。
大道至简,福报由心生。心怀善念,方能前程光明。《管子》曾言:“善人者,人亦善之。”友善待人,世间万物皆有因果。内心恩情决定命运福祉。诸君共勉!从今往后,只管行善,不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