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型肝炎(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肝脏炎症。乙肝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刺激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损伤和炎症坏死。这种持续的炎症坏死可能导致慢性乙肝感染者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关于乙肝与免疫系统的关系,肝脏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器官,它同时拥有固有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肝脏的固有免疫反应,包括对病原体的快速反应和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s)检测特定感染的能力。而适应性免疫则涉及T细胞和B细胞等免疫细胞,这些细胞在肝脏中高度调控,以应对不同的疾病阶段。
最近的研究显示,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疗法取得了重要进展。一项临床研究发现,免疫调节联合抗病毒治疗方案能有效降低HBsAg水平并提高HBsAg清除率,其48周的累积HBsAg清除率达到41.1%,累积HBsAg血清学转换率达33.9%。此外,还有研究表明,慢乙肝患者在获得临床治愈后,其肝脏免疫环境会显著改变,包括适应性免疫细胞和固有免疫细胞的组成变化。
目前,乙肝的治疗主要依靠口服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以及干扰素。干扰素除了具有抗病毒作用外,还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对抗乙肝病毒。对于某些“优势人群”,口服抗病毒药物联合干扰素治疗可能实现临床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