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类风湿患者发现自己的关节症状逐渐消减了,就想要停一下药试试看,可是这药一停,关节就又开始疼了。
药物的调停一定是主治医生做的事情,不要自己尝试。主治医生不但会时刻关注症状变化,还会关注药物的治疗效果。能否减药、停药,患者的主观感受只是其中一方面,还要通过临床达标治疗评估才可以。要符合达标治疗的要求之后,才可以逐渐实施减药乃至停药。
如何判断临床达标
类风湿达标治疗要求
主要治疗目标:通过控制症状,阻止结构损伤,保护关节基本功能,尽量不影响类风湿患者往后的生活。
临床目标:缓解或者降低疾病活动度,并在整个病程中长期维持。
类风湿达标治疗的三大原则
▶设定明确的治疗目标,也就是达到病情缓解或者低活动度的要求。
▶严格监控患者疾病的变化,长期维持稳定的疾病缓解状态。
▶根据疾病活动度、药物副作用表现情况等调整药物方案,追寻适合该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类风湿缓解或者低活动度要求
▶触痛关节数目小于等于1个;
▶肿胀关节数目小于等于1个;
▶C反应蛋白小于等于1mg;
▶患者整体评估评分小于等于1(0分-10分)。
这一系列的医学评估都是需要主治医生来判断的,患者自我感知不能作为依据。
如何解决治疗达标过程中的问题
▶做不到早诊断、早治疗、早达标
起病最初三个月是“治疗时间窗口”,此时就进行达标治疗,十分有利于预后。然而,早期的症状的并不明显,无法引起重视。加之,有些非专科医院检查不出病症,就会错失早期治疗的机会。
▶停药的个人意愿过于强烈
实现了“治疗达标”,就可以放心地减药、停药了吗?也不是。临床上,一般需要将缓解状态维持个半年左右。而且,在逐步减停药的过程中,必须谨遵医嘱,自我意识不要过剩,私自减药、停药可能起初不会出现什么异常,但是可能会在短期内复发。
▶不同患者的达标治疗难度不同
类风湿患者的病程不同,治疗的难度也不同,比起早期患者,中晚期患者、病程长的患者,实现达标治疗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