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强直性脊柱炎刚开始治疗的时候效果很好,但是之后效果越差,甚至越没有效果。也有一部分病人一直在吃药,却从未见过效果。
药物通过给药部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药物吸收。影响药物的因素有很多:药物种类、给药途径、患者病情、身体素质、微循环都会影响药物的最终效果。
为什么一直吃药没有效果?
1.药效尚未发挥。
非甾体抗炎药、慢性抗风湿药、生物制剂等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常用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和慢性抗风湿药是疾病早期的主要药物。这两种药物的效果都需要一段时间,尤其是慢性抗风湿药物。
这里要提醒病人,千万不要私自停药或觉得药效不理想就私自更换。无法坚持规范服药很可能导致前期治疗全部白费。
2.没有针对性用药。
每一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症状和情况都有可能不同。所以服药只能在病人接受相关检查时,医生根据检查报告和询问来判断该用什么药。一些病人不考虑个体差异,听别人说什么药有效就自己用。如此盲目用药不但会延误病情,还会损害病人的身体。
比如柳氮磺胺吡啶不适合所有强直症状,主要用于外周关节炎患者。如果是其它关节受累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药物效果肯定不好。
3.药物吸收能力不同。
不但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有个体差异,每个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药物吸收能力和耐受能力也会有所不同。甚至同样的症状,同样的药物,有些病人肠胃分解药物的能力差,或者药物的吸收利用不同,药物的疗效自然也会有差异。
为什么最初吃药是有效的,后来效果变差了?
1.病情加重。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如果病人早期用药不能很好地控制病情,病情加重后仍用原来的药物治疗,疗效自然不理想。大部分强直脊柱炎患者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此时要及时联系主治医生。
2.微循环障碍。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有无菌性炎症。随着病程的延长,无菌炎症会长期聚集在患者的受累关节上。不仅会侵蚀患者的关节,还会导致患者受累部位的微循环障碍。药物不能随着血液循环完全进入患者受累部位,造成药物疗效下降的错觉。
3.产生耐药性。
患者长期服用同一种药物,可能会产生耐药性,部分患者会因身体原因对个别药物产生耐药性,这也会降低药物的疗效。
若发生在疾病早期,用药时间较长,建议先观察一段时间后到医院复查,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更换药物治疗;若更换两种或三种以上的非甾体抗炎药效果也不理想,可考虑用生物制剂治疗或接受更系统、更全面的治疗;若病程已到中晚期,配合多种药物使用或无效,应及时就医,找出原因,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另外,还可结合一些理疗,帮助药效更好地发挥,避免做一些可能影响药效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