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何一种疾病,会有很容易治疗的患者,同时也会有很难治疗的患者,好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精进,大部分类风湿患者基本都是可以得到有效治疗和控制的。而一些“难治疗型”的类风湿患者的病情就没那么好控制了。
那么为什么会难治疗呢?其中有类风湿患者的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大致可总结为以下这几点:
1、自身因素
首先是自身因素,一般体现在人体对于药物的反应方面。对药物反应率低、副作用敏感、抗药体质等因素,都会导致成为难治疗型患者。
有的患者对于各种化学合成药物的副作用相当敏感;有的患者缺乏某种物质或者存在某个基因,导致药物不起作用。
2、药物性难治疗性
其次,药物也有局限性。现在使用的正规药物,都不是可以根治疾病的药物,所以,单一使用药物治疗肯定是不是长久之计。
尤其对于部分患者而言,在使用过程中,偶尔会出现药效低、副作用大的情况,从而成为“难治疗型”。
3、关节结构损伤、并发症
很多类风湿患者早期都在进行不规范的治疗,病情持续恶化,对关节的损害逐渐累积,关节一旦发生畸形,就难以再恢复。
同时,类风湿会导致肺纤维化,以及肝脏、肾脏、心脏等重要脏器的损伤,以及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并发症,这无疑会造成类风湿的难治性。
4、经济条件受限
大部分经济条件相对困难的患者无法承受长期的治疗开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类风湿治疗的难度。但是,即便如此,类风湿患者也不要放弃治疗,在经济允许的范围内,由专科医生为您选择最合适的方式就好,起码得延缓关节功能的丧失。
5、不规范治疗
类风湿的不规范治疗是最常见的原因,一些偏方虚假宣传其可治愈的疗效,实则是诱使患者服用大量激素药物以及成分不明的自制药物,不但没有任何治疗效果,反而加速病情发展,发生骨侵蚀、骨破坏。
类风湿长期无效、错误的治疗,大大增加了治疗的难度,现实中,基本都是这样的造成的“假性难治疗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