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治疗9大误区里,是不是就有你的“身影”!

崔丽医生 发布于2021-05-17 16:06 阅读量5935

本文由崔丽原创

近年来痛风作为一种现代富贵病,发病率逐渐升高。但很多人并没有为此而引起重视,大多数人并不清楚痛风的危害,也不了解痛风的规范治疗,后期因痛风发作疼痛难耐,滥用药物不但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还会因此给自己的身体和家庭带来难以承受的负担。

下面就一起来看下,治疗痛风的9大误区里,是不是就有你“身影”!

01

体检结果视而不见

体检的目的就是为了早期发现身体的异常,早期预防及治疗。有的患者体检知道自己尿酸升高,却视而不见,不控制饮食,不治疗,导致最终发作痛风。

肌骨超声检查可以查出痛风早期甚至是高尿酸血症期患者关节软骨、肌腱和韧带等位置的尿酸盐结晶分布情况,对于疾病控制、关节保护具有积极意义,这是常规影像学检查无法做到的。若患者已经出现痛风石,肌骨超声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病关节被侵蚀的严重程度和尿酸盐结晶堆积情况,为后续痛风石清除的提供理论基础。

02

不犯病不看病

平时不看病,犯了病找医生,长期尿酸不达标,延误治疗,导致痛风出现并发症,如肾结石、肾功能受损等等。

03

用药时机不对

一般而言,在急性发作期主要是应用抗炎止痛类的药物来缓解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在炎症期过后10-14天左右的时间,要再次复诊查血尿酸水平,根据血尿酸的高低,选择降尿酸的药物进行治疗,并且坚持长期用药、坚持定期复诊。患者经常错误的在急性期自己买非布司他、别嘌醇或苯溴马隆这类药,也不了解如何正确用药,反而导致急性关节炎迟迟不缓解。

04

滥用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有特效,但是不规范服用副作用较多。有些病人长期反复服用秋水仙碱,导致肝肾功能受损。

05

滥用激素

在一些基层医疗部门,经常给急性痛风患者输液,同时加地塞米松。这是非常错误的。反复、不规范用激素有很多副作用,引起高血压,糖尿病,严重感染,股骨头坏死等等。特别是不要用地塞米松。

06

错误应用抗生素

痛风发作不是细菌感染引起,所以不需要输抗生素。有些患者觉得输了抗生素,缓解特别快,事实上还是因为加了地塞米松。

07

不控制或过度控制饮食

痛风是吃出来的病,通过饮食控制可以降低血尿酸,但长期的素食,不摄入蛋白质,各组织器官功能变差,代谢能力降低。本来痛风患者的嘌呤代谢功能就差,到最后甚至连五谷、蔬菜中的嘌呤都代谢不出去了。过度控制饮食会影响健康,造成营养不良、贫血、浮肿等等。饮食控制仅可作为辅助的手段来治疗痛风,对于有痛风石形成、血尿酸明显增高的患者,是需要应用药物进行治疗的。

08

过度运动

规律运动能降低痛风发作次数,但并不是强度越大越好,应坚持适量运动,且痛风急性发作期应该减少活动,剧烈运动,如踢足球打篮球,有可能诱发急性关节炎。

09

盲目切除痛风石

有些人盲目切除手或足的痛风石,局部伤口比较难愈合。同时尿酸没有达标,即使切了旧的痛风石,还会再长新的。正确的方法是长期保持血尿酸在300umol/l以下,可以溶解原有痛风石,避免再出现新的。

温馨提示

痛风是一种慢性病,根本原因在于尿酸代谢失衡,治疗痛风不能停留在将关节等部位的症状消除掉,更要调节患者的代谢功能。除了专科规范的治疗,患者还应该定期进行尿酸值等检查,做到精准监控病情,让痛风找不到复发的机会!


相关疾病: